【药材来源】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 R.Br.或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 Lam.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古代炮制方法】晋代有酒浸法(《肘后》)。南北朝刘宋时代用苦酒黄精汁浸(《雷公》)。唐代亦用酒浸法(《千金翼》)。宋代除继承前代方法外,增加了盐炒(《总录》)、酒蒸(《局方》)、酒浸炒作饼(《洪氏》)、酒浸炒(《朱氏》)等炮制方法。明代除沿用前代各法外,又增加了酒煮(《普济方》)、炒法(《纲目》)、酒煨作饼(《保元》)和米泔淘洗(《大法》)等法。清代有白酒糯米泔制(《说约》)、酒米拌炒(《得配》)、四物汤制(《拾遗》)、甜酒浸煮(《增广》)、盐水炒(《医醇》)、酒洗(《四要》)等方法,并对炮制作用有较多的论述。
【现代炮制方法】
1、菟丝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淘净,干燥。
2、盐菟丝子:取净菟丝子,加盐水拌匀,闷润,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略鼓起,微有爆裂声,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晾凉。菟丝子每100kg用食盐2kg。
3、酒菟丝饼:取净菟丝子,加适量水煮至开裂,不断搅拌,待水液被吸尽,全部显粘丝稠粥状时,加入黄酒和白面拌匀,取出,压成饼,切成约1cm小方块,干燥。菟丝子每100kg,用黄酒15kg、白面15kg。
4、炒菟丝子:取净菟丝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有爆裂声,取出晾凉。
【饮片性状】菟丝子呈球形,直径1~1.5m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具细密突起的小点,一端有微凹的线形种脐;质坚实;气微,味淡。盐菟丝子表面黄褐色或棕褐色,可见裂口,略有香气,味微咸。酒菟丝饼呈小方块状,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微有酒气。炒菟丝子表面黄棕色,可见裂口,气微香,味淡。
【质量标准】菟丝子、盐菟丝子水分不得过10.0%,总灰分不得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4.0%,含金丝桃苷不得少于0.10%。
【炮制目的】菟丝子味辛,性温。归肝经、肾经、脾经。具有补肾养肝,固精缩尿,明目,止泻,安胎的功能。
生品以养肝明目力胜,多用于目暗不明。菟丝子性温,盐制后不温不寒,平补肝肾,并能增强补肾固涩作用。常用于阳痿,遗精滑泄,胎元不固等。酒菟丝饼可增强温补脾肾的作用,并能提高煎出效果。用于阳痿,遗精,遗尿,脾虚便溏或泄泻。炒菟丝子与生品功用相似,但炒后可提高煎出效果。
【临床应用】
1、生用 目暗不明:常与熟地黄、女贞子、桑椹子、枸杞子等同用,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作用,治肝肾不足,视力减退,目暗不明,如驻景丸(《千金》)。
2、制用
(1)盐菟丝子
①阳痿早泄:常与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等同用,能补肾填精,用于肾虚遗精,阳痿早泄,小便余沥,久无子嗣等,如五子衍宗丸(《中药成药制剂手册》)。
②遗精滑泄:若肾阴虚者,常与熟地黄、山茱萸、鹿角胶(炒珠)、龟甲胶(炒珠)、枸杞子等同用,能滋阴补肾,用于真阴不足,头目眩晕,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等,如左归丸(《中药成药制剂手册》)。若偏肾阳虚者,则常与肉桂、制附子、鹿角胶(炒)、山茱萸、枸杞子等同用,能温补肾阳,填精补髓,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阳虚无子等,如右归丸(《中药成药制剂手册》)。若肾虚遗精较甚者,可在上方中再加牡蛎、五味子、莲须、芡实等药。
③滑胎:常与阿胶、续断、桑寄生等同用,能补肾安胎,用于肝肾不足,易于滑胎,如寿胎丸(《参西录》),原方用炒菟丝子,亦可用盐菟丝子增强其补肝肾作用。若与黄芪、当归、白芍、艾叶炭等同用,能助气养血,安胎和胃,用于气血两亏,屡经小产,胎动不安,腰肢酸痛,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如保产无忧丸(《中药成药制剂手册》)。
(2)酒制菟丝子
①阳痿:常与附子同用,能补肾壮阳,可用于肾阳不足,阳痿早泄,腰膝无力,如菟丝子丸(《扁鹊心书》)。
②遗精、白浊:常与茯苓、山药、五味子(酒浸,为末)、莲子肉同用,能补肾摄精,健脾利湿,用于肾经虚损,真阳不固,遗精频作,溺有余沥,小便白浊,如茯菟丸(《局方》)。
③尿频、遗尿:常与桑螵蛸(酒炙)、牡蛎(煅)、肉苁蓉(酒润)、五味子、鸡内金(微炙)、鹿茸(酒炙)同用,能温肾缩尿,用于肾阳不足,小便多或不禁,如菟丝子丸(《世医》)。
④大便溏泄:可与人参、黄芪、炒白术、木香、补骨脂等同用,能增强补脾肾,止泄泻的作用,用于脾肾不足,运化无权,大便不实,饮食减少。
【现代研究】菟丝子含树脂、苷类、糖类成分。本品质地坚硬,煎出效果差,也不易粉碎,炮制后可改变以上情况。
通过实验,发现生菟丝子水煮90分钟才开始吐丝,煮120分钟吐丝率为20%,煮240分钟吐丝率为40%,煮360分钟吐丝率为70%;直接高压蒸煮(未水浸)45分钟吐丝率为85%,浸润后高压蒸煮(先润24小时)45分钟吐丝率为90%。故以先浸润再高压蒸煮的方法为佳。
对菟丝子生品、清炒品、酒炒品、菟丝饼进行浸出物比较。结果表明,各炮制品浸出物较生品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而且易于粉碎。不论用冷浸法或热浸法,其浸出率均是菟丝饼>;酒炒品>;清炒品>;生品;但在冷浸法中,制饼与酒炒的浸出率相差不大。菟丝子不同炮制品煎煮90分钟,其煎出物含量高低顺序是高压法>;清炒法>;生品;并且高压蒸煮品煎出物质较黏,清炒品煎出物质较脆,生品煎出物黏性较大,干后质坚硬。测定6种炮制品(黄酒拌润蒸后制饼、水浸煮至吐丝制饼、清炒品、盐炙品、粉碎浸煮制饼、药典法生品)的水煎出物、总黄酮和多糖等含量。结果显示,水煎出物含量除盐炙法外,均较药典法生品高;水煎液中黄酮含量也是药典法生品低于其他各炮制品,而其中又以粉碎浸煮制饼组和水浸煮至吐丝制饼组含量最高;多糖含量也以药典法生品最低,以水浸煮至吐丝制饼组和粉碎浸煮制饼组含量最高;还原糖和醚性浸出物差别不大。综上情况,认为实际应用以水浸煮至吐丝制饼的方法较佳。
菟丝子经淘洗后平均得率为82.4%,泥沙杂质达17.6%,故菟丝子配方前必须除去杂质,洗净,干燥。因菟丝子质地坚硬,制饼的目的是为了煎出有效成分或入丸散时易于粉碎。并认为人汤剂可以炒用,入丸、散剂若有机械粉碎可以不制饼。古人制饼是指捣碎后,在容器中自然形成饼状,若加白面制饼,则有失原意。特别是夏秋季节,易于酸败生霉,不仅影响疗效,而且对人体有害。认为可酒浸后晾干研碎或爆后研粉。鉴于传统加白面制饼成品易变质,提出了将菟丝子炒爆裂后,趁热喷黄酒微炒干,趁热捣成面。也有人主张用怀山药粉代替面粉制饼。还有人认为较恰当的方法是取淘洗干净后的菟丝子用酒浸一夜(淹过药面为度),次日加适量水煮至开裂,煮时不断搅拌,待水被吸干后,干燥备用。也可用少许水或酒浸后晾干制饼或者用适量水煮爆后,晾干制饼,但用水煮时要控制水量,否则,大部分成分流失。
采用正交设计筛选菟丝子最佳炮制工艺,以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结果最佳炮制工艺为:黄酒用量20%,浸润48小时,中火炒制10分钟。对菟丝子不同炮制品中黄酮及多糖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各炮制品中多糖含量提出率较生品中含量均有增加。温度升高在100~160℃之间可使总黄酮的提出率提高,但温度升高超过160℃总黄酮含量开始减少,各炮制品中多糖含量提出率较生品中含量均有增加,盐制菟丝子中总黄酮、多糖含量提出率较生品中含量均有减少。
【附】
1、菟丝子的近代炮制方法还有酒炒、盐水拌蒸、麸炒菟丝饼、蜜拌制饼、单蒸制饼等。
2、文献摘录“人煎剂,微炒研破,若入丸,须另磨细末。古人困难于磨细,酒浸一宿,煮令吐丝,捣成饼,烘干再研,则末易细。然酒浸稍久,往往味变酸臭,全失冲和馨香之味,每多无效。今市中菟丝饼,俱将麦面打人,气味全乖,断不可用”(《从新》)。“补肾气,淡盐水拌炒;暖脾胃,黄精汁煮;暖肌肉,酒拌炒;治泄泻,酒米拌炒。”(《得配》)
【总结】菟丝子古代虽有多种炮制方法,但从晋代开始有酒渍的记载以来,用酒作辅料一直是历代炮制的主流,并延续至今。酒制在古方中也用得较多。由于酒制的具体方法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与目的也不完全相同。为了解决菟丝子粉碎问题,宋代开始了制饼,明代完善了制饼的方法,并沿用至今。盐水炒虽然清代才出现,但为现今的主要炮制方法,且被《中国药典》收载。炒亦为较好的炮制方法,有利于煎熬和粉碎,且操作简单,对菟丝子原有功用亦无什么影响。
菟丝子的炮制研究还较肤浅,特别是药效学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是空白。但从菟丝子煮制时间、方法与吐丝率的关系以及不同炮制方法对水浸出物、水煎液中几种化学成分的影响来看,一方面说明了古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采用制饼的方法对提高煎出效果和解决粉碎问题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现今的条件下,其制饼方法需要改进或者可用其他炮制方法代替。
由于菟丝子生品质地坚硬,又较细小,不易粉碎,煎出效果很差,并且生品与炒品功用基本一致,故临床上宜生用者可考虑炒后入药。但盐制品与酒制品则略有区别,盐制品能平补阴阳,酒制品则偏于温补脾肾。故治阳痿遗精,若为肾之阴阳两虚者,则可选用盐制品,若偏于肾阳虚者可选用酒制品。但因盐制品、酒制品、炒制品功用大同小异,因此,用于阳痿遗精通常对炮制品的选用不必严格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