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来源】紫贝齿为宝贝科动物阿拉伯绶贝Mauritia(Arabica) arabica(Linnaeus)的贝壳。
【古代炮制方法】汉代有烧用(《本经》)。南北朝有苦酒与蜜同制法(《雷公》)。唐代有炭上熟烧为末(《千金》)。宋代有醋制法(《外治》)、烧存性(《衍义》)、研(《总病论》)。明代有煅制(《入门》)、火煅水淬(《瑶函》)、炙研(《普济方》)等法。清代亦沿用煅制法。
【现代炮制方法】
1、紫贝齿: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碾碎。
2、煅紫贝齿:取净紫贝齿,置适宜的容器内,在无烟炉火上煅至酥脆,取出放凉,碾粉或打碎。
【饮片性状】紫贝齿呈卵圆形,腹部扁平,前端稍扁,前后两端增凹入呈圆口状,壳口两唇周缘有多数细齿,壳面平滑,有光泽;质坚硬;无臭,无味。煅紫贝齿呈碎块或粉末状,紫棕色或灰白色;质松脆;无光泽;无臭,味微咸。
【炮制目的】紫贝齿味咸,性平。归脾经、肝经。具有清肝明目,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功能。
紫贝齿生品质地坚硬,不利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制后使质地疏脆,便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用于目赤肿痛,目翳,头胀,惊悸失眠,眩晕等症。
【应用选择】
1、发背溃后常与黄芪、当归、赤芍、生地黄、黄连、升麻、桂心、水牛角等同用,可治发背溃后,脓心不尽等,如贝齿散(《圣嘉方》)。
2、目赤翳障常与珍珠、龙脑同用,合研如粉,点眼,可治目风热赤翳障,如贝齿散(《圣济总录》)。亦可与菊花、蝉衣、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药配伍。
3、惊悸失眠常与龙骨、磁石、酸枣仁等同用,具有安神、平肝的作用,用于肝阳上扰,心阳躁动,惊悸心烦,失眠,多梦等症。
4、肝阳上亢常与石决明、牡蛎、磁石等同用,能增强平肝潜阳的作用。
【现代研究】紫贝齿含碳酸钙90%以上,尚含有机质及少量镁、铁、硅酸盐、磷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紫贝齿质地坚硬,煅后质变疏松,易于粉碎,失去有机物,并使其中碳酸钙受热后分解成氧化钙,从而增强了外用消炎、收敛作用。
比较紫贝齿生品和两种不同煅制品及其水煎液中钙盐(以Ca0计)的含量,结果紫贝齿煅品较生品钙盐的含量显著提高(P<;0.01),煅至微红、冷后呈紫棕色的紫贝齿及其水煎液中钙盐(以Ca0计)的含量较煅至红透、冷后呈灰白色的紫贝齿及其水煎液中钙盐的含量分别增加了10.0%和60.0%,差异显著(P<;0.01)。
【附】
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煅淬等。
2、文献摘录“先用苦酒与蜜相对秤,二味相和了,将贝齿于酒、蜜中蒸,取出,却于清酒中淘令{争,研用”(《雷公》)。“火煅醋淬为末,纸包放地上,去火毒”(《幼幼》)。
【总结】紫贝齿从唐代开始使用辅料和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近年来各地的炮制规范中收载的大多是煅法。古代文献记载炮制方法有烧用、醋制、煅水淬等,主要为使药物松脆易碎,利于煎出有效成分和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