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来源】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古代炮制方法】宋代有焙制(《药证》)、炙制(《证类》)、酒浸(《总录》)、麸炒(《朱氏》)等炮制方法。明代增加了蜜炙、醋煮(《普济方》)、炒制(《启玄》)等法。清代在辅料制方面又增加了酒拌炒(《金鉴》)、黄芪汁拌(《要旨》)、蜜水炒(《治全》)等炮制方法。并指出止汗麸炒(《得配》)的理论。
【现代炮制方法】
1.防风: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2.炒防风:取净防风片,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深黄色、微有焦斑,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3.防风炭:取净防风片,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色,内部呈黑褐色,喷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
【饮片性状】防风为圆形或长圆形的厚片,表面黄白色或浅黄色,木部圆形,有的可见小型髓部,形成层环色深,皮部棕色,有多数放射状裂隙及众多细小油点。质松软。气芳香特异,味微甘。炒防风表面深黄色,微有焦斑。防风炭表面黑色,内部棕褐色,气焦香,味带苦涩。
【质量标准】防风水分不得过10.0%,总灰分不得过6.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5%,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3.0%。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升麻索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总量不得少于0.24%。
【炮制目的】防风味辛、甘,性温。归膀胱经、肝经、脾经。具有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的功能。
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及破伤风等。
防风生品辛散力强,长于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外感风寒,风湿痹痛,关节疼痛,风疹,湿疹,皮肤瘙痒,及破伤风等。炒防风辛散力减弱,有良好的止泻作用(大剂量)。用于泄泻,或久泻不止。防风炒炭后,辛散之力甚微,长于止血。用于崩漏、便血、月经过多等出血证。
【应用选择】
1.生用
(1)风寒感冒:常与白术、川芎、白芷等同用,具有散寒解表的作用,用于风寒侵表,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如防风冲和汤(《沈氏尊生书》);若与荆芥、葛根同用,用于外感风寒,发热恶风,有汗,如防风汤(《症因脉治》);若与川升麻、黄芩、蔓荆子等同用,用于外感风热,头痛掣动,如防风散(《圣惠方》)。
(2)风湿在表:常与羌活、独活、川芎等同用,具有祛风胜湿的作用,用于风湿在表,头痛项强,腰背重痛,一身尽痛,难以转侧,恶寒发热,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3)风湿痹痛:常与当归、黄芪、羌活等同用,具有祛风胜湿,益气和营的作用,用于营卫两虚,风湿痹痛,肩项臂痛,手足麻木,如蠲痹汤(《百一选方》);若与独活、寄生、杜仲等同用,用于痹证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如独活寄生汤(《千金》)。
(4)破伤风:常与南星、白芷、天麻等同用,具有祛风化痰,解痉止痛的作用,用于破伤风,牙关紧急,口撮唇紧,身体强直,角弓反张,如玉真散(《正宗》);若与羌活、川芎、藁本等同用,用于破伤风,邪初在表者,如羌活防风汤(《保命集》)。
2.制用
(1)炒防风:腹痛泄泻:常与白术、陈皮、白芍同用,具有健脾止泻的作用,用于肝旺脾虚,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如痛泻要方(《景岳》)。
(2)炒炭
①崩中:单用防风炙赤为末,每服2钱,以面糊、酒调下,具有祛风止血的作用,用于崩中漏下(《经验后方》)。
②肠风便血:常与槐角炭、侧柏叶、地榆等同用,具有祛风止血的作用,用于风热灼伤肠胃而致的肠风便血,血色鲜红,或崩漏下血。
【现代研究】防风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类:已分析鉴定了15种成分,如戊醛,β-蒎烯,己醛,辛醛,壬醛,戊醇,己醇,辛醇,β-没药烯等。色原酮类:升麻素,亥茅酚等。香豆素类:补骨脂素,香柑内酯,欧芹属乙素,珊瑚菜素等。尚有人参醇,多糖类。另据报道,还含有前胡素,色满酮苷。
有机酸类:木蜡酸,香草酸,丁烯二酸和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等。
小白鼠扭体反应试验、热板法试验以及电刺激鼠尾试验均证实,防风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防风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可使小鼠自发活动明显减少。防风可使因巴豆油合剂致炎小鼠的肿胀程度明显降低。防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抑菌作用。防风煎剂解热作用明显;有抑制2,4-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作用;对致敏豚鼠离体气管、回肠平滑肌过敏性收缩高度也明显降低。
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两个因素,以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挥发油、水分含量为指标优选最佳炮制工艺,最佳炮制工艺为50℃温度烘干1小时。
【附】
文献摘录:“修治去叉头叉尾及枯黑者,叉头令人发狂,叉尾发人痼疾也。”(《乘雅》)“去
芦并叉头叉尾及形弯者弗用,能令人吐。”(《钩元》)“上部用身,下部用梢”(《备要》)。“止汗麸炒”(《得配》)。
【总结】防风的古代炮制方法有焙制、炙制、酒制、麸制、蜜制、醋制、炒制、药汁制等法。现代沿用生品、炒制和制炭。生防风辛散力强,有祛风胜湿,解痉止痛的作用。炒防风辛散力弱,大剂量有止泻作用。防风炭用于止血。考诸祛风之药,大多辛温而燥,而本品兼有甘味,温而不燥,药性缓和,故有“风药中润剂”之称。本品在解表剂中常与荆芥相须为用,习惯常称为“荆防”,前者发汗之力较后者为著,且能透疹、止血;后者祛风止痛作用较优,表证身痛者尤宜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