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蓟炮制方法与标准

饮片炮制 adminlele 3年前 (2022-04-10) 926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药材来源】大蓟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Fisch.ex DC.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或秋末挖根,除去杂质,晒干。

  【古代炮制方法】唐代有切制(《千金翼》)、捣汁(《食疗》)、酒渍(《外台》)等炮制方法。宋代增加了焙制(《总录》)。金元时期增有烧炭(《十药》)。明代有剉碎(《品汇》)和童便制(《奇效》)。清代新增了酒洗法和酒洗童便复制法(《本草汇》)。此时,其炮制方法已达10多种。

  【现代炮制方法】

  1.大蓟:取原药材,除去残根等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段(全草),或切薄片(根部),干燥。

  2.大蓟炭:取大蓟段或根片置炒药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饮片性状】大蓟为不规则的小段,茎、叶、花混合;茎圆柱形,直径3~10毫米,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切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叶片褐绿色,多皱缩或破碎,具针刺,叶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球形或椭圆形,总苞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色;气微,味淡。大蓟片为椭圆形厚片,表面灰白色,周边黯褐色,有纵皱纹;质硬而脆;气微,味甘、微苦。大蓟炭形如大蓟段或片,表面黑褐色,质松脆,具焦香气,味苦。

  【质量标准】大蓟含杂质不能过2%,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15%,含柳穿渔叶苷不得少于0.20%。

  【炮制目的】大蓟味甘、苦,性凉。归心经肝经。具凉血止血,祛瘀消肿作用。

  大蓟生品以凉血消肿力胜,常用于热淋、痈肿疮毒及热邪偏盛出血证。炒炭后凉性减弱,收敛止血作用增强。用于吐血、呕血、咯血、嗽血等出血较急者。

  【应用选择】

  1、生用

  (1)血热吐血:用刺蓟叶及根,捣,绞取汁,每服一小盏,顿服(《圣惠方》)。

  (2)热结血淋:大蓟鲜根30~90克,洗净捣碎,酌冲开水炖1小时,饭前服,日服3次(《福建民间草药》)。

  (3)肺热咳血:大蓟鲜根30克,洗净后杵碎,酌加冰糖15克,和水煎成半碗,温服,日服2次(《福建民间草药》)。

  (4)吐血,衄血,崩中下血:大蓟一握,捣,绞取汁,每服一小盏,顿服(《圣惠方》)。 (5)疮痈肿毒:单味内服或外敷,皆有一定疗效,以鲜品为佳。

  2、制用大蓟炭:配伍白茅根侧柏叶棕榈炭等,具有凉血、收涩止血作用,可用于血热妄行的呕血、吐血、咯血、咳血,如十灰散(《十药》)。

  【现代研究】大蓟主要含三萜和甾体类、挥发油类、长链炔醇类、黄酮和黄酮苷类化合物等。另外还有大蓟菊糖、丁香苷、绿原酸、尿苷等。药理研究表明大蓟有抑菌作用、降压作用、抑制心脏作用。有报道,从朝鲜产大蓟中亦分到的一个新黄酮苷具有升压作用;大蓟中的柳穿鱼叶苷其有止血作用,被认为是大蓟止血的有效成分。另有研究发现,长链炔烯醇具抗肿瘤作用,可被看做治疗肝癌的依据。

  大蓟药材在制炭后,鞣质含量均有所降低,且其止血作用与鞣质含量之间无明显规律。并且,发现大蓟炭中鞣质含量均较生品提高,除了药材制炭后元素被富集外,尚与制炭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其他理化变化有关。对大蓟炮制前后的TLC及HPLC图谱进行研究比较发现,大蓟炒炭前后确实存在着化学成分的变化。大蓟生品偏于凉血止血,解毒消痈,炭品凉性减弱,收敛止血作用增强。大蓟炮制前后功能的变化和化学成分变化之间的规律联系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总之,大蓟中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药理作用广泛,现代化学和药理研究已经部分阐明了化学成分和临床药理之间的关系,但仍有许多活性成分未弄清,还有许多药理研究仅停留在提取物阶段,究竟是哪一种或几种活性成分在起作用,仍有待近一步研究和明确。

  【附】

  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鲜大蓟切段,炒焦法、醋炙法等。

  2、文献摘录大蓟“烧灰存性,研极细末,用纸包,碗盖于地上一夕,出火毒”(《十药》)。

  “消肿捣汁,止血烧灰存性”(《大法》)。

  【总结】大小蓟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至《植物名实图考》始分为大蓟和小蓟两种,但在该书中未见记载有炮制方法。唐代首见“取汁”,其后元代《十药神书》中提出了“烧”的炮制方法。有不加辅料,也有加辅料酒、童便炮制。酒制用于治崩中去血不止(《外台》);酒洗,童便拌微炒,欲助散瘀止血(《本草汇》)。古代除炒炭、生饮片入药外,尚有取汁应用,近代的临床研究用鲜根或鲜汁治疗肺结核,高血压、上消化道出血、乳腺炎、荨麻疹都有报道,可能由于鲜根、鲜汁受生长季节、药源保存等问题而未能广泛应用,如果能将鲜汁做成制剂,可以长期保存就能得到推广应用。目前临床上用大蓟治疗高血压症及痈肿和热盛出血以生用为主,收敛止血用炒炭品。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