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来源】荜澄茄为樟科植物山鸡椒Litsea cubeba(Lour.) Pers.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古代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用酒制(《雷公》)。宋代有炒法(《博济》)。明代仍用炒法(《普济方》)。清代则用酒浸炒(《玉楸》)。
【现代炮制方法】荜澄茄: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留的果梗,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饮片性状】荜澄茄呈类球形,直径4~6毫米。表面棕褐色,有网状皱纹。基部有宿萼及果梗脱落的残痕。气芳香,味稍辣而微苦。
【质量标准】荜澄茄水分不得过10.0%,总灰分不得过5.0%,浸出物以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8.0%。
【炮制目的】荜澄茄味辛,性温。归脾经、胃经、肾经、膀胱经。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能。
现今全国各地均生用。古代虽然少数医药著作有酒制和炒制的记载,但在方剂中仍多生用。酒制的目的是增强温散寒邪的作用,炒制是为了缓和辛散之性,故生用与制用基本功用一致,仅仅作用的强弱略有差异。常用于胃寒呕逆,脘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湿小便浑浊。
【临床应用】
1、脘腹冷痛常与干姜、肉桂、高良姜、吴茱萸等同用,治脘腹冷痛,喜热喜按,肢体不温,舌淡苔白;若兼腹泻,可加煨肉豆蔻、乌梅炭。亦可与良姜、神曲(炒)、青皮(去白)、官桂(去皮)、阿魏(醋、面裹煨熟)同用,治中焦痞塞,气逆上攻,心腹疗痛,有温中除痞,下气止痛作用,如荜澄茄丸(《宣明论方》)。
2、胃寒呕逆病轻者可单用,如《永类钤方》以本品为丸,治反胃吐食;《图经本草》以本品与高良姜为末,入醋少许内服,治呃逆寒证。寒邪较盛者,可与干姜、吴茱萸、丁香、砂仁、炒白术等用,治呕吐清水,呃逆不止,舌淡苔白滑,有温中下气,降逆止呕作用。
3、寒疝疼痛用于寒疝,亦借其散寒行气之力。如《丹溪心法》四神丸,治冷疝胀痛不已,与吴茱萸、香附、青木香同用,能散寒』E痛,理气除胀。寒重痛甚者,可再加细辛、附子。
若用于寒证小便不利,或小儿寒湿郁滞引起的小便浑浊,在相应方中加入本品可提高疗效。
【总结】荜澄茄古代文献仅见酒制和炒制两种主要炮制方法,在方剂中基本上都是生用。现今临床上亦用生品。因本品虽辛温而无毒,散寒止痛作用较强但不猛烈,生用可全其药性,不论寒实证或虚寒证,只要作适当配伍和调整用量均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