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来源】龙齿为古代(中生代、新生代)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羚羊等的牙齿化石。多与龙骨相伴产生。采挖后,除去泥沙,敲去牙床。
【古代炮制方法】唐代有研法(《产宝》);炙制:“炙,疗痃癖气,时时心惊”(《外台》)。宋代有煅法(《总录》);水飞(《局方》);远志苗醋煮制(《三因》);黑豆蒸(《朱氏》)。煅、研法一直沿用至今。明代提出:“煅存性”《正宗》)。清代尚有酥炙(《握灵》);煅赤醋淬七次水飞(《逢原》)等炮制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
1、龙齿:取原药材,除去泥土及杂质,打碎。
2、煅龙齿:取净龙齿小块,置耐火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碾碎。
煅时要用武火,但要控制时间,以防灰化。并要在容器上加盖,防止爆溅。煅时有爆裂声。
【饮片性状】龙齿为齿状化石碎块,偶见完整齿化石,并附有黏土质或围岩(泥岩等),表面青灰色、灰褐色(青龙齿)或白色、黄白色(白龙齿)。有的表面可见具有光泽的釉质层(珐琅质)。断面不平坦,质坚硬,较重。可打碎,碎块可见石化的牙髓等,无臭气,微吸舌。煅龙齿,色泽变暗,原有的颜色环带色彩加深,体较轻,质地变酥,吸舌力强于生龙齿。
【炮制目的】龙齿性味甘、涩,凉。归心经、肝经。具有安神、潜阳、收敛的功能。
生龙齿功专镇惊安神,性凉可除烦退热,入清热剂中宜生用,多用于惊痫、癫狂、心悸、怔忡等。煅后味涩,寒凉之性缓和,收敛之性增强,作用偏于安神定志,用治心神恍惚,惊悸、失眠、多梦等。且能使药质酥松易碎,便于制剂。
【应用选择】
1、生用
(1)惊痫、癫狂:常与远志、麦冬、茯神、炙甘草、人参、羚羊角同用,可增强镇心定惊作用,用于心火亢盛,风惊恐怖,惊痫癫狂,如龙齿汤(《总录》)。配伍铁粉、茯神(去木)、寒水石,可治心火亢盛,惊痫癫狂者,如龙齿丸(《总录》)。配伍钩藤、菖蒲、黄连、胆南星、半夏、僵蚕等,可治诸痫,如镇心定痫汤(《杂病证治新义》)。
(2)小儿惊热:小儿惊热如火,可用龙齿为末调服,如龙齿散(《总微》)。与麦冬、炙甘草、赤芍、升麻、大黄(微炒)同用,可治小儿惊啼烦热,睡卧不安,如龙齿散(《圣惠方》)。与钩藤、茯苓、朱砂、炙甘草、蝉衣(微炒)等配伍,可治小儿手脚掣动,眼目不定,或哭啼或嗔怒,爪甲青紫者,如龙齿散(《圣惠方》)。
2、制用
(1)失眠多梦:常与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茯神、远志、当归等同用,能增强安神宁志作用,用于心虚神失安宁,失眠多梦,或兼心悸健忘。如偏于心阴虚者,可加配生地黄、玄参之类,加强滋阴益心之功;若偏于心气虚者,可加配党参、黄芪之类,加强补益心气的作用。
(2)长牙固齿:与人齿(煅存性)、人参、石燕(煅)、枸杞子、青盐、小茴香等共研为末,日擦3次,良久漱之,可长牙固齿,如龙齿散(《医统》)。
【现代研究】X射线衍射曲线证实,龙齿中主要组分为磷灰石。煅制前后无明显变化。生、煅龙齿的热分析曲线表明,110℃起缓慢递次失重,示胶体水逸失,总失重量甚微;生龙齿在815℃吸热(中),而煅龙齿在815℃吸热(微小),可见煅龙齿已在煅制过程中有所转变。成分分析表明,生、煅龙齿在主、次成分上并无变化,只是煅龙齿中虽仍有羟基,则量大为减少。比较生品、煅品水煎液中钙的煎出率,煅品普遍高于生品。至于微量元素,在样品中分布并不均匀,生、煅龙齿中其量比的不同来自取样部位不同。入汤剂,生、煅龙齿水溶出率均为1.3%。水溶出物含P2O5均低于检出限量(<0.3%);但生龙齿酸溶P2O5远大于碱溶,而煅龙齿却为碱溶大于酸溶。当不加热时磷灰石几乎不溶出。若为使煅后在理化性质上有更大的变化,应提高煅制温度,延长时间;“煅赤醋淬七次”或更好些。用远志苗醋煮有利于提高磷的溶解量。
【附】现代炮制方法还有:①盐水淬:取净龙齿块,装入罐中,置武火上煅至红透,取出,立即喷洒食盐水,冷后研碎。龙齿每100kg,用食盐2千克,化水适量。②朱砂制:取龙齿块,洒淋清水,使外面稍湿,撒上朱砂,使均匀地挂在龙齿上面,倒出风干即可。龙齿每100千克,朱砂2千克。
【总结】龙齿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历代多生用,用时研末入药,宋代开始从简单的研、炙方法到浸、煮、蒸炙、煅、煅淬等法均有记述,但以煅法为主,古代所载内容直至现代仍有丰富的应用价值及其科学性,并与现代沿用相一致。
由于龙齿资源有限,而且药源已见紧缺,应用亦有一定的局限,致使多种炮制方法濒于失传,应加快探讨其治病物质基础,为确定其代用品及制订合理的炮制方法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