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鹿角炮制方法与标准

饮片炮制 adminlele 3年前 (2022-04-10) 1830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药材来源】鹿角为鹿科动物马鹿Ceruus ela phus Linnaeus或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的雄鹿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分别习称“马鹿角”、“梅鹿角”、“鹿角脱盘”。脱角多于春季拾取,除去泥沙,风干。

  【古代炮制方法】晋代载有烧灰(《肘后》)。唐代有烧、炙制、熬制(《千金》),炒制(《外台》),酒制(《产宝》)等方法。宋代有浆水制、牛乳、大麦制(《圣惠方》),酥制(《总录》),醋磨(《朱氏》),煅制(《疮疡》)等方法。明代出现了蜜制(《蒙筌》)、炼霜熬膏(《纲目》)、龟板制(《瑶函>;)的记载。清代有制霜(《握灵》)、酥油酒制(《本草汇》)、煎胶(《备要》)等炮制方法。此时,其炮制方法有十余种。

  【现代炮制方法】

  1、鹿角:取原药材,用温水浸泡,除去血水,蒸热镑片,干燥。

  2、鹿角粉:取净角片,研成细粉,或取净鹿角剉末研成细粉。

  3、鹿角霜:鹿角熬制后的角块,除去杂质,捣碎。

  【饮片性状】鹿角为圆形或椭圆形薄片;表面灰白色或淡灰褐色,中部有细蜂窝状小孔,周边灰黄色或灰褐色;质地细密;体轻,质脆;味微咸。鹿角粉呈粉末状,白色或灰白色,无臭,味微咸。鹿角霜为不规则碎块或颗粒,体轻质疏,有吸湿性,嚼之有粘牙感。

  【质量标准】鹿角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7.0%。

  【炮制目的】鹿角味咸,性温。归肝经肾经。具有温肾阳,强筋骨,行血消肿的功能。用于阳痿遗精,腰背冷痛,阴疽疮疡,乳部起,阏血肿痛。鹿角霜味咸、涩,性温,功能温肾助阳,收敛止血。用于肾阳不足,脾胃虚寒的崩漏带下,食少吐泻,小便频多。

  【应用选择】

  1、生用

  (1)阳痿:常与肉苁蓉菟丝子巴戟天等同时用,能补肾壮阳,用于肾阳不足,阳事不举。

  (2)腰脊酸痛:常与牛膝为丸服,能补肾健骨,用于肾亏气衰,发落齿槁,腰脊酸痛,如鹿角丸(《济生方》)。

  (3)阴疽疮疡:常与熟地肉桂等同用,能温散凝寒,用于阴疽漫肿,亦可醋磨外敷。

  2、制用(鹿角霜)

  (1)崩漏:常与当归、乌贼骨、龙骨、棕榈炭等同用,能固冲止血,用于冲任不固,崩漏不止。

  (2)带下:常与乌贼骨、山药莲子等同用,能收涩止带,用于带脉虚寒,带下清稀。

  (3)遗精:常与龙骨、牡蛎芡实金樱子等同用,能固肾涩精,用于肾关不固,遗精滑泄。

  (4)泄泻:常与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等同用,能温补脾肾,涩肠止泻,用于脾肾两虚,大便久泄等症。

  【现代研究】鹿角含胶质、磷酸钙、硫酸钙、氯化物、氨基酸、激素等。炮制后对其理化性质有一定的影响。

  据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鹿角含有对人类健康有重要作用的氨基酸,种类达17种以上,其含量为35.14%。

  鹿角是一种良好的全身强壮药,能增强机体各种功能,如肾脏利尿功能,胃肠蠕动及分泌功能,促进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网状红细胞的新生,促进溃疡及创口愈合,升高血压,并有激素样作用。

  将砂烫鹿角与生品鹿角进行水浸出物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鹿角砂烫后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明显增加,生品为7.2%,砂烫品为12.24%;临床实验证明,砂烫品治疗乳痈初起疗效优于生品。说明鹿角通过砂炒,质地松脆,入煎剂时能显著提高有效成分的溶出率,从而增强了疗效。再者,砂烫鹿角易粉碎,利于制剂。

  【附】

  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煨制、酒制等。

  2、文献摘录“凡用鹿角麋角,并截段错屑,以蜜浸过,微火焙,令小变色,曝干,捣筛为末,或烧飞为丹”(《纲目》)。“取新角寸截,河水浸七日,刮净,桑火煮七日,入醋少许,取角捣成霜用,其汁加无灰酒熬成膏用”(《备要》)。

  【总结】鹿角从唐代开始使用辅料和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近年来各地的炮制规范中收载的大多是镑片或锉末。历代记载的浆水制、牛乳制、大麦制、醋制、酥制、龟板制等法,现在很少应用,有关这方面的机理,需结合临床病证进一步研究探讨。至于醋制(苦酒制)更值得研究,因苦酒A肝,对于肝脏是有益的,加之鹿角是入肝经,合二为一,有相得益彰的作用。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