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来源】蛇含石为黄铁矿Pyritec或白铁矿)结核、褐铁矿Limonite结核。黄铁矿主含二硫化铁FeS2。褐铁矿主含含水三氧化二铁。全年可采,采得后,除去泥沙杂质。
【古代炮制方法】唐代有火煅醋淬:烧赤三、四次醋淬,飞研用之(《日华子本草》)。宋代有甘草制:以火煅后甘草水泼(浸)三五遍,捣碎作末(《圣惠方》);醋制:用醋浸少时,以大火煅过(《博济》);酒制:烧赤,酒淬至酥(《衍义》);煅制:紫色者火煅通赤取出,以纸衬地上出火毒一宿,杵罗为末研如面(《总录》)。明、清尚有胆汁制:火煅,蘸胆汁尽为度(《奇效》);童便制:火煅童便淬三次(《正宗》、《金鉴》)。
【现代炮制方法】
1、蛇含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砸碎。
2、煅蛇含石:取净蛇含石,置适宜容器中,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碾碎。
3、醋蛇含石:取净蛇含石,置耐火容器内,用武火煅烧至红透,趁热醋淬,取出,干燥。蛇含石每100千克用醋20千克。
【饮片性状】蛇含石呈结核产出,类似圆球形,砸碎后呈不规则块状。表面黑紫色或褐黄色,断面黄白色或浅铜黄色,有金属光泽。质重而硬,难打碎。密度4.9~5.2g/cm。(黄铁矿)或4.8~4.9g/cm3(白铁矿)。气微,味淡。煅蛇含石呈不规则细粒状或粗粉状,红黑色(褐铁矿)或带红的铁青色(黄铁矿或白铁矿),质酥易碎。醋蛇含石形如煅蛇含石,微具酸气,味微酸。
【炮制目的】蛇含石味甘,性寒。归心包经、肝经。具有安神、镇惊、止血定痛的功能。
蛇含石性坚硬,历代多煅用。安神,镇惊,生品和煅制品都有应用。煅后质脆易于粉碎与制剂,多用于便血,血痢,瘕瘕积聚,去腐生肌。
【应用选择】
1、生用 晾风:常与牛黄、麝香、天麻、防风、胆南星等同用,能增强安神镇惊作用,用于小儿惊风,抽搐昏迷等,如小儿回春丹(《处方集》)。
2、制用(煅制品)
(1)便血、血痢:常与陈米同用,具有止血和中作用,用于便血或血痢日久不愈者,如蛇黄散(《总录》)。配伍阿胶、侧柏叶,能增强止血益血作用。
(2)瘕瘕积聚:常与三棱、莪术、自然铜、芦荟等同用,具有消癥化积作用,用于瘕瘕积聚,腹胀虫积,如积块丸(《准绳》)。
(3)恶疮腐肉:常与乳香、没药、朱砂、轻粉等同用,研粉掺疮面,或粘附在纱布条上,插入疮中,具化腐生肌作用,用于一切恶疮腐肉不脱者,如去腐散(《外伤科学》)。
【现代研究】黄铁矿或白铁矿主含FeS2等轴或斜方晶系,组成的理论值为Fe46,55,53,45。前者常含钴、镍、砷及锑、铜、金、银;后者常含砷、锑、铋、镍、钴、铜等。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生样主要由黄铁矿组成,煅后黄铁矿转化为赤铁矿。若不考虑微量成分,蛇含石的成分更近似于自然铜。形成于煤层中的蛇含石与热液型黄铁矿质自然铜的微量元素差异主要在V、Cr量和Ni/Co比值。蛇含石的矿物组分以黄铁矿为主。原矿物形成于煤层沉积中,较自然铜富P2O5及Si、Al,其他微量成分或多或少于热液型黄铁矿,Ti及有色金属含量常较低,主要取决于赋存煤系地层的地球化学背景。入散剂用,碱溶大于酸溶,酸溶出量低于自然铜,碱溶出量却大于自然铜,但其中Fe占的比例都小于自然铜。后一情况与黄铁矿的结晶粒度无关,主要受共存矿物影响,即蛇含石中黏土质成分吸附缓冲剂成分造成的。煅蛇含石本质已改变,其性状,包括化学性质,应类同赭石或赤石脂;煅蛇含石含赤铁矿、黏土矿物的量比不同于上两味药材。
【总结】本品始载于《唐本草》,名蛇黄。《本草纲目》遂以蛇含石代之。蛇含石应限指结核状的二硫化铁。若已氧化、水化为褐铁矿,该结核已属禹余粮,功用已不同于蛇含石。其炮制方法始见于《日华子本草》,与自然铜颇为相似。蛇含石经煅、醋淬,会使胶体粒级的黄铁矿迅速氧化为赤铁矿,其性质类似于煅代赭石。本品因质地颇硬,多煅制用。用于安神、镇惊,生品与煅制品都有应用,如小儿回春丹中的蛇含石,上海、重庆生用,而南昌、福州、济南则用煅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