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名】滋水清肝饮,清·《医宗己任编》。
【组成】熟地黄(10克)、山药(10克)、山茱萸(10克)、牡丹皮(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白芍(10克)、栀子(10克)、酸枣仁(10克)、当归(10克)、柴胡(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原始剂量缺,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滋阴养血,清热疏肝。
【主治】阴虚肝郁,症见胸胁胀痛,耳聋耳鸣,腰膝酸软,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头目眩晕,骨蒸盗汗,视物模糊,遗精梦泄,舌红苔少,脉弦细。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黄褐斑、不育症、抑郁症等病症。
1.更年期综合征:本方随证加减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62例,与西药(尼尔雌醇)治疗组31例对照,疗程为2个月。临床疗效评价以潮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头晕健忘等症状消失,理化检查指标恢复正常为痊愈标准。结果:痊愈25例,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55%。(《浙江中医杂志》2013年第12期)
2.抑郁症:本方联合西药(盐酸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50例,与单纯西药治疗组50例对照,疗程为8周。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检测,减分率超过75%为显效,50%~74%为有效,25%~50%为好转,低于25%为无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8例,好转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优于西药组息有效率7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疾病严重程度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一疗效总评量表的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头晕、头痛、口干、恶心呕吐、便秘、嗜睡、失眠、腹泻、消化不良、疲劳、激动或焦虑这些西药常见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19人次,对照组出现22人次。(《中国药业》2014年第18期)
3.黄褐斑:本方加味治疗黄褐斑36例,与西药(维生素E、维生素C)治疗组34例对照,疗程为3个月。临床疗效评价以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90%,颜色基本消失,评分法下降指数≥0.8为基本治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60%,颜色明显变淡,评分法下降指数≥0.5为显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淡,评分法下降指数≥0.3为好转;肉眼视色斑消退面积≤30%,颜色变化不明显为无效。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10例,显效10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基本治愈6例,显效9例,好转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基本治愈10例均未见复发,对照组基本治愈6例中复发2例。(《河北中医》2009年第12期)
【方解】本方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味化裁而来。方中“三补三泻”滋补肝肾,填精益髓;配以白芍、柴胡、当归、栀子、枣仁疏肝养血,清热敛阴,其奏滋补肝肾,清热疏肝凉血之效。主要用于治疗肾阴亏虚,肝郁肝热之证。临床应用以肾虚耳鸣、听力减退、腰膝酸软、咽痛口干、口苦胁痛、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象细弦或细数等为辨证要点。
【现代研究】早期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糖尿病、慢性乙型肝炎、痤疮、不育症、乳腺增生、儿童性早熟、原发性高血压等证属阳虚血热的病症。
【方歌】滋水清肝肝郁气,舌红少苔脉弦细,枣栀归芍北柴胡,六味地黄将阴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