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的功效与用途-民间偏方

秘方偏方 adminlele 5个月前 (07-04) 108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赤小豆”的功效与用途-民间偏方

赤小豆为豆科一年生半缠绕植物赤小豆的成熟种子,亦食亦药,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是一古老药物,早在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其“主下水,排痈肿脓血”。汉张仲景率先伍用赤小豆凡三方:一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用其治“身必发黄”;二为赤小豆当归散,用治“狐惑”蚀于肛者;三是瓜蒂散,用其宣利胸中痰湿浊邪。后世《药性论》、《食疗本草》、《本草纲目》等都记载其功能、主治。

综合前贤所论及临床应用体会,赤小豆有利水消肿、活血排脓、解毒清热,祛湿退黄之功,无论内服外用,均疗效确实,简易安全,并且药源广泛,物廉易得,故试就临床应用谈些肤浅体会。

1、解毒消肿可排脓,内外痈肿有良效。

痈由邪毒壅聚,致荣卫不和,气血凝滞而引起的肌肤皮肉间急性化脓性疾患,具有患处红肿,灼热疼痛,成脓时肿势高突,疼痛加重,甚则引发头痛泛恶,振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有解毒消肿、清热排脓之功,故对痈肿疮毒之证,无论其内痈外痈,只要具有红肿、热痛等证,属阳性者,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随证加入赤小豆,常可收到肿消痛止的效果。

如治邵某某,男,40岁。始觉时时振寒,腹中不适,渐至少腹疼痛,时痛时缓已6小时。至晚时分,疼痛加重前来急诊。患者由家属扶搀,以手护腹,呻吟呼痛。诊得病偏右腹,痛处拒按,脉紧数。结合既往病史,诊为肠痈。

即处以:赤小豆60克(捣碎),生大黄、牡丹皮、桃仁各12克,元胡12克,冬瓜仁、蒲公英各20克。3剂。一服痛即轻,3剂服完病愈。我治疗肠痈时,几乎每方重加赤小豆,大多收效甚捷。

2、质重沉降性趋下,病位腿足效最佳。

赤小豆质重沉降,内服时对于身体下部腿足的痈肿疮毒,收效快速,可引药直达病所,如肿、痛、脓并见,则用之更为得当。又如痔疮、肛瘘肿胀疼痛,治疗时,可以师仲景法处以赤小豆当归散,再合以止痛如神汤;腿足患痈肿疮毒时,调理失当,每易发生肿胀,是因腿足负重,肢体循环性差,加之湿性下流之故。

对于下肢痈疮兼红肿掀痛,或脚气感染时疼痛灼热,肿胀淌水,可重用赤小豆,加入五神汤(金银花、地丁草、茯苓、牛膝、车前子),有解毒消疮、利水消肿之功。

如治张某,右足踝部腱鞘囊肿切除术后,将息失宜,伤口感染毒邪,红肿淌水,灼热疼痛,肿达踝上小腿,诊脉沉数。即处以:赤小豆60克,金银花、紫花地丁各20克,牛膝、茯苓各12克,车前子15克。4剂。伤口处以外科常规处理。4剂服完,肿痛皆消,伤口愈合良好,不几日康复痊愈。

3、利水消肿并退黄,外敷痈疔效益彰。

《伤寒论》治“瘀热在里,身必发黄”用赤小豆组成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金匮要略》以赤小豆组成瓜蒂散用以“治诸黄”,因“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赤小豆有利水消肿解毒之功,所以赤小豆能退黄之标,也能治黄之本。故我治疗急性传染性黄疸肝炎初期,常随证加入赤小豆,其解毒退黄之功更著。

如治曹某某,女,16岁。头眩恶心,食欲减退,腹胀不适10余日,面目、皮肤及周身发黄,经医院检査为黄疽型传染性肝炎。因无病床,无法住院,建议中医治疗。望患者面色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明显,色鲜黄光亮。舌红苔腻,小便短赤。诊为湿热郁蒸发黄之证,治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处方:赤小豆60克(捣碎),神曲、山栀各10克,大黄12克,茵陈30克。7剂。二诊时,黄疸明显消退。小便色转淡黄,尿量增多,其他症状亦大为好转,仍用前方,共服14剂,病情控制。后换方调理,一月后检查,黄痕消退,肝功基本恢复正常,病愈。

痈肿疮毒初期,局部焮热疼痛,以赤小豆研为细末,蜂蜜或凉开水调敷患处,具有良好的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痈肿欲溃初溃,或脓出不畅,只要呈现红、肿、热、痛现象,仍用赤小豆捣散外敷以排脓消肿、解热止痛。我对此屡试屡验,同样可收到肿消痛止,脓去疮愈的效果。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