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烈“月经痛”,还夹着膜样血块,怎么破?-民间偏方

秘方偏方 adminlele 4个月前 (07-04) 88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经、带、胎、产与女性休戚相关,其中月经标志着女性的成熟,是胎、产的信号。痛经是月经病中常见的一种。其中,原发性痛经中的膜样痛经以疼痛剧烈、经血中夹杂膜样血片为特点,对于膜样痛经,中医治疗颇有优势。

临证中时常可见有些患者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痛引腰骶,伴有恶心呕吐、汗出肢冷、面色苍白,甚则四肢厥逆、昏不知人,直至掉下腐肉样血片后疼痛方能缓解,将排出之腐肉样血片送病理检查,报告为子宫内膜组织。

剧烈“月经痛”,还夹着膜样血块,怎么破?-民间偏方

此类痛经类似于《叶天士女科证治》中描述的“经行下牛膜片”,乃为膜样痛经,当属原发性痛经。

1、病因:肾虚血瘀。

膜样痛经多见于青少年女性,该病不同于一般的痛经,患者往往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而测基础体温却高温相不稳定。究其病因多为先天不足,禀赋薄弱,肝肾本虚,或房劳多产,损及肝肾,以致肾阳不足,血失温运,经血瘀阻胞宫,膜块无法消散而致行经腹痛。正如《傅青主女科》云:“妇人有少腹疼于行经之后者,人以为气血之虚也,谁知是肾气之涸乎!”

肾虚血瘀,冲任流通受阻,经血不能畅行,不通则痛,乃见小腹疼痛,经行第一、二天疼痛最剧,多呈痉挛性疼痛;瘀血久留积成块物,经期或行经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泻溢,气血变化急骤,致病因素乘时而作,故每在行经疼痛难忍,甚则昏仆;瘀血内阻,新血难安致经量过多夹块;掉下腐肉样血片(即子宫内膜片状脱落),血块排出,瘀滞减轻,气机得以暂时调畅,则腹痛暂时得以缓减。由此可见本病之主要致病机理为肾虚血瘀,气血运行不畅,其病理实质仍为本虚标实之证。

2、治法:补肾祛瘀。

本病往往病程长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治疗时应在上述辨证论治基础上依据月经周期贯序用药,才能根除病痛。依上述致病机理结合月经周期,审证求因,治病求本。

治疗原则:经前期及经期治标为主,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以通畅冲任胞脉气血之运行;经间期治本为主,采用补肾温阳、逐瘀脱膜之法,使脾肾得以温补,膜瘀得以化解,冲任两脉气血流通,经血畅行,则腹痛自消。

具体方法:经前期及经期以“急则治其标”为原则,治以活血祛瘀、理气止痛,以通畅冲任胞脉气血之运行。

治用活血祛瘀化癥汤:

药用:三棱、红花、五灵脂、生蒲黄、苏木屑、当归、川芎、赤芍、花蕊石、乳香、没药、炙鳖甲、台乌药、木香。随症加减。

方中乳香、没药活血祛瘀止痛;三棱、五灵脂、生蒲黄散瘀破积;台乌药、木香理血中之气而止痛;苏木咸能入血,辛可走散,合川芎活血行血,通导脉络,祛瘀止痛;当归、赤芍、红花、川芎养血活血,固护气血;炙鳖甲软坚化瘀;花蕊石入厥阴血分,行中有止,既软坚散结,又祛瘀止血。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使瘀血得除,气机得畅,血脉流畅则疼痛自除。

临证见行经初期,下血不畅,经少涩滞,腹痛夹瘀者,加生山楂活血散瘀破积,促进子宫内膜脱落,使瘀散经畅;经行小腹冷痛,甚则牵连腰背者,加小茴香、艾叶温通经脉,行血散瘀。

经前几天兼有乳房胀痛、胸闷胁痛、小腹作胀者,加八月札、白蒺藜疏肝理气,调经定痛。非行经期间治疗从温补肝肾着手,兼用疏肝理气、化瘀脱膜之法,使脾肾得以温补,膜瘀得以化解,冲任两脉气血流通,经血畅行,则腹痛自消。

药用:仙灵脾、仙茅、紫石英、香附、当归、川芎、炒小茴、柴胡、延胡索、鸡血藤、络石藤。随症加减。

方中紫石英温暖胞宫,炒小茴温补命门之火,伍仙灵脾、仙茅补肾壮阳、温经运血,以化解冲任胞官中的膜瘀;柴胡、延胡索、香附疏肝理气,散瘀止痛;当归养血活血,合鸡血藤、川芎补血行血,则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鸡血藤、络石藤通络止痛,更助于气血之畅行。

诸药合用,共奏补肾温阳逐瘀脱膜之功。临证以上方为主,随症加减,兼有脾虚气弱之大便溏薄、形体消瘦者加用炒潞参、炒白术、茯苓以健脾和中,助运化湿;兼有肝肾亏虚之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者加用杜仲、续断、狗脊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兼有肝郁气滞之胸闷胁痛、乳房胀痛者加八月札、大麦芽、白蒺藜以疏肝理气,通络止痛。

3、需要强调的三点:

(1)本病由于膜瘀内阻,以致经量增多,加之病程长久,血去气脱,久必气血不足,血行愈加不畅,如此恶性循环,疾病经久难愈。故而本病治则虽以通为其大法,但如果一味强攻猛进,则欲速不达,治疗时除经间期治本外,经期亦须注意扶正,用四物汤以养血活血,固护气血。

(2)临证用药如用兵,药量当轻则轻,当重则重,尚需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因病制宜,因时制宜,精益求精。如现代药理研究:川芎少量能使子宫收缩,大量可使子宫麻痹。本病治疗中行经期使用川芎用量为3—6g,以利于子宫收缩,促进膜瘀的排出。

(3)本病病程长久,治疗时需有耐心,只要辨证确切,坚持用药,攻补适时,缓图其功,必能根除病痛。

4、验案举例:

(1)董某,女性,22岁。1985年3月10日初诊:患痛经4年。经行少腹疼痛剧烈,痛势难忍,伴胸胁、乳房胀痛,经汛尚规,量多色紫夹块,行经第3天掉下腐肉样血块,块下痛减。末次月经2月12日。现值经前,舌紫暗,苔薄,脉沉细。证属肾虚血瘀、经血不畅,治当温肾通络、祛瘀定痛。

药用:当归9g,川芎6g,赤芍10g,延胡索9g,乳香(去油)3g,没药(去油)3g,蒲黄9g,五灵脂6g,小茴香3g,炮姜3g,肉桂末1g。服药5剂。

药后经转3月13日:腹痛明显减轻,块下减少。嘱下次经前1周继服本方,连续3个月经周期,经痛痊愈。

(2)方某,女性,25岁。1999年7月19日初诊:患痛经数年。经行小腹疼痛剧烈,伴恶心呕吐、畏寒,甚则昏仆,直至掉下腐肉样血块,块下痛减。经汛尚规,量多夹块,末次月经1999年6月30日。舌暗红,苔薄,脉沉涩。证属肾虚血瘀、经血不畅,治以温肾通络、祛瘀调冲。

药用:紫石英20g,仙灵脾12g,延胡索12g,胡芦巴10g,赤芍10g,柴胡10g,苏木10g,络石藤10g,鸡血藤10g,仙茅9g,当归9g,川芎5g,薄荷5g,淡竹茹5g。服药7剂。

1999年7月26日二诊:病案如前,现值经前,舌脉如前,治以活血祛瘀,理气通络。

药用:当归12g,延胡索12g,川楝子10g,赤芍10g,柴胡10g,香附10g,木香10g,炒山楂10g,藿香9g,川芎6g,炒小茴5g,薄荷5g,艾叶3g,乳香3g。服药7剂。

1999年8月2日三诊:药后经转7月31日,色量如常,血块减少,小腹疼痛明显减轻,已能忍受,舌红,苔薄,脉沉涩。

治以前意出入:延胡索12g,川楝子10g,赤芍10g,白芍10g,柴胡10g,苏木10g,郁金10g,藿香9g,木香9g,当归9g,川芎6g,炒小茴5g,薄荷5g,炙甘草3g,绿萼梅3g。服药5剂。

经净后依上法周期调治月余,经转9月3日,色量正常,腹痛缓解。继续巩固治疗3月而愈。

按语:上二例均为经行腹痛伴腐肉样血块,块下痛减,属膜样痛经,治当补肾温阳、逐瘀脱膜。例二症情较重,当连续服药,然经期及经间期治疗各有侧重,经间期以补虚治本为主,药用温肾通络、祛瘀调冲之剂调治,经期急则治其标,以活血祛瘀、理气通络之法治之,如此周期调治而愈。

例一症情较轻,经前1周服药即获显效,则可补虚祛邪并用,药用温肾通络、祛瘀定痛之剂调治。方中肉桂末虽仅1g,却在补肾助阳、散寒止痛的同时,引药下行,直达胞宫,起到温通胞络、消散膜块之作用。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