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赤芍、茜草、豨莶草治疗肝病?-民间偏方

秘方偏方 adminlele 5个月前 (07-04) 77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怎样用赤芍、茜草、豨莶草治疗肝病?-民间偏方

凉血活血重用赤芍治肝炎

急、慢性肝炎长期高胆红素血症治疗难度很大,甚至病人预后不良。加速黄疸消退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汪承柏教授在查阅大量中、西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大宗临床病例,根据现代医学为本病之发病机理及中医病因病机,创用了“凉血活血重用赤芍”的治法方药,经过10余年的临床反复验证,并作为国家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六五”、“七五”、“八五”三个五年计划的攻关项目。

其主方为:赤芍80—100克,葛根30克,丹参30克,茜草30克,丹皮15克,生地15克。

服法:每日1剂煎服,儿童酌情减量。

功能:用于急性肝炎病程超过1个月及慢性肝炎,肝硬化之重度黄疸。

临床见症:口咽干燥,小便深黄而自利,便干,皮肤瘙痒抓后有出血点,鼻衄,齿衄,肝掌,蜘蛛痔,舌质紫暗,舌下脉增粗,肝脾肿大等。

汪承柏教授总结了长期诊治的临床病例,发现这类患者病程长、血瘀重、里热盛。《诸病源候论》中说:“血瘀在内,则时时体热而发黄”。李挺说:“伤寒发黄虽不一,皆因热,……谓之瘀热内行”。

汪承柏教授认为,瘀热胶结为其基本病因病机,血瘀血热为其基本证型,当以凉血活血为治则。方中赤芍(重用)酸苦寒,《药品化义》中有赤芍“专泄肝火,盖肝藏血,因此清热凉血”。《本草纲目》中述及“赤芍药散邪,能行血中之滞”。葛根、茜草、丹参、丹皮、生地均为凉血活血之品,善治血分热;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上述诸药有利胆退黄、改善肝脏及全身微循环作用。

本方不仅临床退黄效果显著,而且经大宗病例治疗前后肝活检证明,有明显地改善或恢复肝功能的作用。

加减:血瘀血热虽为主证,但因这类病人病机复杂,证型多变,故宜加减运用。有心下停饮(胃脘振水声),加桂枝15克、茯苓30克;有中焦虚寒者,加干姜15克;有阳明腑实者,加生大黄(后下)10—15克,玄明粉(冲服)2—4克;有皮肤瘙痒者,加牛蒡子、浮萍、连翘、薄荷各10—15克;有汗闭者加麻黄6—9克;有呕吐者加生姜10片,或姜半夏15克;有夹湿热者,加黄芩15克、茅根15克;有出血倾向或血浆白蛋白降低者,加三七粉(冲服)及水牛角粉(冲服)各3—4克;有冷球蛋白三联征(瘀斑、关节痛、疲劳)者重用茜草、豨莶草各30—45克。

巧用茜草、豨莶治疗肝病

汪承柏教授,擅治肝炎,用药独特,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发现汪老于慢性肝炎治疗中,擅用茜草、豨莶,每获良效。

一、用于血清γ球蛋白增高。慢性活动性肝炎多有高γ球蛋白血症,国外多用激素或硫唑嘌呤治疗,副作用大,反复机会多。

汪老在长期临床研究中发现,此类患者中医辨证多为血瘀,认为:茜草、豨莶活血通络,乃痹症常用之品,具有抗自身免疫、抑制γ球蛋白形成功效。故常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茜草、豨莶各30—60克,每多获效。例如,曾总结了重用茜草、豨莶治疗的39例患者,治疗前γ球蛋白>30.0%者,治疗后2/3病例达到显效和有效。

二、用于反复性高黄疸有良效。

此类病人多因抗体过剩及免疫复合物所致,多有血瘀血热见症。茜草苦寒而无毒,入心肝经,具凉血止血、行血通络之功,古代用治黄疸,在《本经》,《药鉴》,《纲目拾遗》,《本草经疏》,《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等医书中均有记载。

《本草正义》云:“黄疸本属热症,此则并能解毒清热逐瘀”;缪仲醇说:“蓄血发黄,而不专于利湿热”。

本品配伍其它凉血活血药,不仅具有明显退黄作用,还有清除免疫复合物及抑制抗体形成功效;豨莶有与其类似作用,故常合而用之。

如一王性患者,20年内共出现10次重度黄疸,抗-HBs强阳性(4.7)。前9次均用激素,此次住我院,血清胆红素589.5µmol/L。汪老分析其反复出现黄疸可能与抗体过剩有关,未用激素,在处方中重用茜草以抑制抗体形成,黄疸迅速消退,而且随访3年未复发。由此看出,重用茜草、豨莶,不仅可消退黄疸,还可防止黄疸反复。

三、用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其发病机理可能与免疫复合物造成胆管上皮损伤有关,多见于中年女性,病程进展缓慢,逐渐恶化。存活期不超过2年,胆红素愈高,存活率愈低。本病缺少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及免疫疗法,但疗效均不理想,汪老针对其发病机理,重用茜草、豨莶抑制免疫,获得满意疗效。

有一患者系美籍华人,血清胆红素高达393.3µmol/L,在国外用了包括激素在内的多种西药治疗,花费20多万美元,效果不佳,主张作肝移植,医疗费用约需50万美元,否则只能存活半年。由于经济原因,要求回国医治,遂入我院。

当时汪老即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重用茜草、豨莶,半年后,仅用4万美元,胆红素有所下降。出院4年,至今病情稳定,取得了控制病情、延长生命的效果。由此看出,重用茜草、豨莶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不仅可降低黄疸,还可延长其存活期。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