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肾炎,怎么治才能不复发?-民间偏方

秘方偏方 adminlele 5个月前 (07-04) 83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根据肾盂肾炎的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激惹症状,此病属中医淋症范畴。淋症的病因病机,《金匮要略》认为“热在下焦”,《诸病源候论》责之“肾虚而膀胱(湿)热”,即病位在肾与膀胱,病因病机为肾虚、膀胱湿热。

肾盂肾炎,怎么治才能不复发?-民间偏方

我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急、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有着原则的不同。

1、肾盂肾炎急性期以膀胱湿热为突出表现,要在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临床上常用的柴苓汤(柴胡、黄芩、半夏、茯苓、猪苓、泽泻、滑石、甘草)、八正散(木通、瞿麦、萹蓄、车前子、滑石、栀子仁、大黄、甘草)、小蓟饮子(小蓟、藕节、蒲黄、木通、滑石、栀子仁、生地、当归、淡竹叶、甘草)等方剂。具体适应证虽有所差异,但利尿通淋,清热除湿的法则则一。

2、慢性者由于病情迁延,或反复感染,加之较长期用苦寒清利之品,正虚之象较著,不宜用上述方药治疗,否则,反损正气,于病无益。从观察所见,慢性肾盂肾炎,由病灶局部所致的尿路激惹症状等湿热证象多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肾虚、气阴不足等正气受损的全身阴阳失调。因此,治疗重在扶持正气,调理阴阳。

肾阴虚而湿热残留者,腰痛较著,五心烦热,尿频,尿意不尽,脉细或数,舌红苔少,宜滋养肾阴,佐以清热,用知柏地黄汤:知母、黄柏、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补气不足者,腰痛绵绵,尿频色清,余沥不尽,脉沉细,苔薄白,宜补益肾气,用菟丝子汤:菟丝子、枸杞、山药、莲子、茯苓。

气阴不足,湿热未尽者,腰酸胀,小便滞涩,尿意不尽,小腹微胀,同时伴有较明显的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苔薄黄,脉虚细或细弦,宜益气养阴,兼以清利,用清心莲子饮:党参、黄芪、石莲肉、麦门冬、地骨皮、茯苓、柴胡、车前子、黄芩、甘草。

3、清心莲子饮载于《和剂局方》等书,原治“上盛下虚,心火上炎”诸证。我借用以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某些证型,疗效颇佳。从方药组成来看,本方以益气养阴为主,清心利小便为辅,非仅益气养阴以扶正,且可清心利小便以治淋。因心合小肠,小肠移热于膀胱,亦为淋症病机之一。

朱丹溪治淋强调“调平心火”,谓“心合小肠,心清则小便利”,此论确属经验之谈,也是对淋症病机、治则的发展和补充。

本方证临床所见较多,若辨证有困难者,不妨先试投本方,切勿囿于肾虚、膀胱湿热及淋症忌补之说,而置本方于不用。

有一中年女性,患肾盂肾炎数年,因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又呈急性发作而来就诊。初用柴苓汤、五淋散,当归、白芍药、栀子仁、茯苓、甘草等清利之剂,尿路症状缓解,仍觉腰痛绵绵,乏力倦怠,心悸短气,不耐劳累,心烦不寐。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小数。又按肾阴亏损辨治,予知柏地黄汤、保阴煎: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玉竹、鳖甲、龟板、龙眼肉、牛膝、茯苓、山药之类近二个月,除腰痛稍减外,余证依然,且持续高菌尿。乃改用清心莲子饮,以车前草代车前仁,加银花藤,十余日后,在症状日渐好转的同时,尿菌计数下降,终至菌尿消失而获痊愈。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慢性肾盂肾炎无明显的尿路激惹症状等湿热表现,但由于尿菌未转阴,湿热蕴于下焦,在某种诱因的作用下,又可再次呈现急性发作,因此,在扶正调理阴阳的同时,必须佐以解毒清利之品。在辨证运用上列方剂时,应选加车前草、银花藤、葎草、黄芩、柴胡之类2~3味。

总体来说,治疗慢性肾盂肾炎应以益气养阴滋肾为主,既重视整体的调整,又重视菌毒之为患,兼用清利之品以去湿热。若单用大剂解毒杀菌之药攻伐,不拘辨证,进行治疗,结果并不满意。反之,只从脉证,而忽视菌毒之清解,疗效亦不尽满意。若在辨证确切的基础上,加用清利之品,则收效较快,症状消失,菌尿转阴。此外,在菌尿转阴后,为了巩固疗效,还应守方一段时间,方可收到病证两愈的预期效果。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