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梅核气从六郁论治!-民间偏方

秘方偏方 adminlele 5个月前 (07-04) 82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老年人梅核气从六郁论治!-民间偏方

梅核气,一般认为是由肝气郁结,气痰交阻于咽喉所致,但老年人却非仅止于此。追溯老年人一生,坎坷艰辛,忧思过多,气机郁滞难免!至年老之时,又由于身体内外环境的不协调变化,使之心绪不宁,郁思难解,故气郁日久,可进而产生湿、痰、热、食、血等郁证。正如《医学正传》所说:“气郁而湿滞,湿滞而成热,热郁而成痰,痰滞而血不行,血滞而食不消化,此六者皆相应而为病者也”。因而不可执一而论。兹将六郁辨治心得略述如下:

一、肝气郁结、咽喉不利。

情志不遂,抑郁伤肝,肝失条达,导致气机郁结,治宜琉肝理气,选柴胡疏肝汤加味,此为因郁而病。又可因体衰或久病,精血亏虚,木少滋荣而致肝气郁结,治宜益阴疏肝,选一贯煎加味,或养血疏肝,选逍遥散加味,此乃因病而郁。

例一:胡某,男,63岁。一月来因家事烦恼,精神抑郁,渐觉咽中不利,似有物阻,胸胁郁闷不舒,苔薄白,脉小弦,咽喉检查无异常。证属肝气郁结,治拟理气解郁,药用柴胡疏肝汤加玫瑰花、橘叶各6克。服六剂咽中畅利,改用:绿茶、玫瑰花、女贞子各3克,橘络2克,泡水代茶饮,连饮半月余,咽阻感若失。

例二:金某,男,59岁。素体阴虚,盗汗遗精,半月前因邻里不和,曲意难伸,其后觉咽中物梗,心烦失眠,舌红,脉弦细,检查见咽粘膜轻度充血,他无异常。证属阴虚致郁,拟滋阴解郁,用一贯煎加绿梅、合欢花各3克。服10剂咽梗渐松,改用:绿茶、绿弯梅、合欢花各3克,枸杞子6克,泡水代茶饮,连饮20余天,余恙尽除。

例三:黄某,女,53岁。素体血亏,近来月经渐断,心烦目眩,胁痛不适,咽中似有物梗,舌淡红,脉虚弦,咽喉检查无异常。证属血虚肝郁,治拟养血解郁,药用逍遥散加川楝子、合欢花各6克。服18剂咽梗渐消,改用:绿茶、合欢花、绿萼梅各3克,橘络2克,枸杞子6克,泡水代茶饮,连饮半月余,咽梗全消。

二、气郁湿滞痰结、交阻咽喉。

思虑不解,肝郁及脾,脾失健运,蕴湿生痰,导致气痰湿郁结,交阻于咽喉。治宜理气解郁,燥湿化痰,选半夏厚朴汤加味。

例四:徐某,女,56岁。素来多忧,咽梗不利多年,近来退休在家,寂寞难忍,情怀不畅,觉咽梗加重,恐患癌症,但咽食无妨,苔白微腻,脉弦滑,食道钡剂透视无异常。证属肝气郁结,湿滞痰郁,治拟理气化痰解郁,药用半夏厚朴汤加佛手花6克、橘络2克。服12剂,咽梗渐松,改用:红茶、橘络、厚朴花各3克,党参6克,泡水代茶饮,连服月余,咽梗尽失。

三、气郁化热、痰热互结咽喉。

肝气郁结,痰湿郁久化热,痰热互结咽喉,治宜清热化痰解郁,选温胆汤加味。

例五:杨某,男,62岁。素来多痰,郁闷多怒,近来因子女不孝,郁怒不畅,渐觉咽中梗梗不利,咳痰黄稠,痰出稍畅,旋即又梗,心烦口苦,苔黄,脉弦滑,检见咽黏膜有慢性充血,它无异常。证属痰热阻于咽喉,治拟清化痰热,药用温胆汤加全瓜蒌12克、栀子与绿萼梅各6克。服15剂,咽梗渐松,改用:绿茶、绿萼梅各3克,橘络2克,女贞子6克,泡水代茶饮,连饮20余天,诸恙顿失。

四、痰食积滞、气郁上遏咽喉。

久郁不解,肝郁抑脾,湿滞痰郁,进而导致食滞不化,气机壅阻,上遏咽喉。治宜顺气化痰,消食化滞,选越鞠丸加味。

例六:陈某,女,58岁。素来情怀不畅,咽梗多年,近两月觉咽梗加重,如有物在咽喉中上下窜动,但咽食无妨,胸脘胀满,嗳气频频,纳呆厌食,苔厚腻,脉滑,食道钡剂透视无异常。证属痰食积滞,治拟顺气化痰,消食化滞,药用:越鞠丸加苏梗、党参各6克,半夏、焦山楂各10克。服12剂咽梗渐松,改用:红茶、厚朴花、佛手花各3克,橘络2克,党参、炒麦芽各6克,泡水代茶饮月余,诸恙全消。

五、气郁血滞、咽喉经气痞塞。

梅核气日久,气郁则血行涩滞,气血互阻,气行结聚,致咽喉间经气痞塞,上下不顺,渐成久郁之疾。治宜疏肝解郁,活血化瘀,选越鞠丸加味。

例七:张某,女,52岁。患梅核气有10余年,形瘦黧黑,近来月经骤断,烦躁易怒,少腹时有刺痛,咽喉梗阻不适,舌边有瘀点,脉细涩,检见咽黏膜慢性充血,它无异常。证属气血郁滞,治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药用用越鞠丸合失笑散加当归、赤芍、丹参、怀牛膝各10克。服15剂,咽喉和少腹渐舒,改用:绿茶、月季花、玫瑰花各3克,桔梗、山茱萸各6克,泡水代茶饮,连饮两月,诸恙全失。

注:六郁证,以肝之气郁为先,“木郁达之”,故治疗以疏郁利气为主,但疏之不可太过。张景岳曾告诚:“见肝之病者,尽以伐肝为事,愈疏而愈虚,病有不可胜言矣”。(《质疑录》)

况且老年人肝肾精血已虚,肺脾气血亦虚,疏肝之品大多辛香刚燥,易耗气伤血,化燥伤阴,故宜据证相应配伍补肾健脾、养血滋阴柔肝之品。一俟咽中稍舒,即可改用以花为主的香而不燥、疏而不伐之品泡水代茶饮,渐舒拂郁,其功甚妙。此外,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临证时,注重精神开导,郁证易痊。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