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中治疗妇科病方剂!-民间偏方

秘方偏方 adminlele 5个月前 (07-04) 76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金匮要略》中治疗妇科病方剂!-民间偏方

《金匮要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二篇,对妇女病的妊娠、产后、杂病论述较详,为后世妇科专书奠定了良好基础,辨证立方,迄今仍不失其实用价值,兹就笔者临床所及者述之。

一、桂枝茯苓丸。

此方为妇人患病癥瘕者设,癥瘕多由气血瘀阻,治以攻瘀破结为主,桃仁,牡丹皮、芍药(芍药用赤芍),实为本病主药,但癥瘕为阴气,得阳始消,用桂枝以温通,阳失运则水液易停,用茯苓等以渗利,二药实具点睛之妙,故以名方。

例:刘某,女,农民,32岁。经来少腹胀痛,淋漓不断,反复不愈3月余。B超示子宫较正常,轮廓清晰,子宫后方可探及7.6cmx6.5cm混合性包块,以液性为主,提示宫后畸形瘤,拟用手术治疗,因患者拒绝而就诊于余。面色不华,舌苔白润滑,脉沉缓。

处方:桂枝6克,茯苓10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牡丹皮8克,当归12克,鳖甲12克。

10剂后下腹胀痛减轻,经量减少,但觉头晕神疲,原方加西党参15克,续服10剂,经血净,腹无胀痛,B超复查包块明显缩小,更以补益气血加活血化瘀之品收功。

按:妇人经血过多,类用止血益气之剂,本病诊为宫瘤,按中医癥瘕治疗,以桂枝茯苓丸作汤剂,荡涤之功较速,加当归补血,鳖甲破癥,不止血而血自止,足见“治病必求于本”的重要性。又本方加当归、丹参、益母草,用于原发性痛经,脉舌无热象者,亦有显效。

二、当归芍药散。

此方一见于妊娠篇,一见于杂病篇,均以腹中痛为主症。妇人腹痛之原因较多,要以气血郁滞为主,方以归、芍养血,苓、术健脾,川芎行血,泽泻利水。笔者经验,妊期羊水过多,可以此为主。

例:朱某,农民,26岁。结婚3年,怀孕3次,均以羊水过多,未至6月而胎死,近2月经事不行,头晕神疲,恶心欲吐,鉴于既往,求为早治,脉虚滑数,舌苔薄白润滑,孕免试验(+)。

处方:当归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川芎6克,砂仁6克,桂枝5克,巴戟天10克,菟丝子10克。嘱服4剂,向后按月递增2剂,至预产期方止,未予复方,足月平产一女婴。

按:羊水过多,多由脾肾阳虚,水液停聚,方用当归芍药散养血安胎,健脾利水;加桂枝、砂仁温化,菟丝子、巴戟天以补肾,脾肾得温,水液自行,无羊水过多之患,故能足月平产。

三、胶艾汤。

妊娠2~3月内,如见腰酸背痛、阴道出血常为流产先兆。胶艾汤安胎止血,可奏保产之功。

例:刘某,护士,25岁。结婚2年,流产1次,月经近2月未潮。5日前骑单车外行,归后即腹痛腰胀,阴道下血,量不多,妇检为先兆流产,脉虚数,舌苔薄白润滑。

处方:当归10克,熟地黄12克,白芍12克,川芎4克,阿胶10克,艾叶5克(炒炭),甘草5克,杜仲10克,黄芪12克,炮干姜4克,服4剂后血止,腹痛腰胀大减,但感头晕食欲不振,原方加西党参12克,白术10克,续服4剂,足月平产。

按:胶艾汤之治疗范围较广,诸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妊娠或产后下血,属中医崩漏范畴,而无实质性病变者,均可用之,本例有流产史,冲任已虚,以行车震荡,故有流产之征。方用胶艾汤固摄冲任,补养气血,复参胶姜汤意,加炮姜以温中止血。如舌苔黄,去黄芪、炮姜加黄芩,以生地黄易熟地黄。

四、当归贝母苦参丸。

小便难为妇科临床所习见,固不限于妊娠,例用清热利尿之剂,本方以当归养血,苦参清热,又以肺为水液之上源,用贝母以清肃,或谓贝母令人易产,证之临床,殊不足信。

例:周某,农民,24岁。妊娠近5个月,小便频数10余日,经妇科用青霉素及氟哌酸等药,病情时有反复,就诊于余,脉滑数,舌质红,苔薄黄,尿检:红细胞(++),白细胞(++)。

处方:当归10克,浙贝母12克,苦参10克,金银花12克,甘草梢6克,淡竹叶8克,6剂后症解,尿检无异,原方加白芍10克,续服5剂,痊愈。

按:妊娠小便痛,后世称为子淋,方以当归贝母苦参丸作汤,加金银花、甘草梢以清热利尿,临床上如肾盂肾炎、尿道炎等均可用之。

五、竹皮大丸。

方书谓产后宜温,不知阴血暴亡,阳易上亢,最易发热,治宜清热养阴,竹皮大丸用白薇、竹茹以除烦止呕,石膏清热,甘草和中,桂枝之用原为矫正石膏之寒,如见热象,可以不用。

例:高某,农民,26岁,产程较长,外阴受损,3日恶露不多,少腹隐痛,发热汗出,呕吐口渴,经用青霉素注射及柴胡四物汤内服乏效,请余诊。查体温40度,脉洪大,舌苔黄,质红少津,汗出,心烦不安,食入即吐。

处方:白薇10克,竹茹12克,生石膏18克,甘草3克,知母10克,丹参12克,白芍10克,2日进3剂,热退呕止,烦渴亦解,恶露较多,少腹不痛,脉略数,舌苔薄黄,转以竹叶石膏汤加减,3剂痊愈。

按:本病经妇产科诊为产褥感染,大热、汗出、口渴、脉洪大,实属阳明热炽,热盛伤阴,但系产后,恶露少而腹痛,深恐血热互结,面赤心烦,尤惧阳亢致冒。方以竹皮大丸合白虎汤,已具清热除烦之功,加丹参以活血去瘀,白芍以养血敛阴,证属纯阳,故去桂枝,病情较剧,进药亦速,脉证方药相应,故奏效亦速。

六、温经汤。

此方看似复杂,历代诸家于经文亦多争论,但从妇人年五十所下血、带下、暮热等症,当为气血两虚、冲任不固。临床用此,以经来淋漓不断,腹痛腰酸,脉虚苔白,更年期月经紊乱者为宜。

例:苏某,工人,49岁,月经半月一至或1月一至,淋漓不断近1年。B超:子宫及附件无异常,妇科诊为更年期综合征。用黄体酮、雌激素多次,反复不愈,渐致面色萎黄,头晕乏力,腰酸腹痛,脉沉细、舌质淡。

处方:参须6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制半夏8克,川芎5克,阿胶10克,淡吴茱萸5克,桂枝5克,菟丝子10克,杜仲10克,炮干姜5克,艾叶5片(炒炭)。10剂后经血已净,面色转华,腰酸腹痛均减,续以右归饮加减,自后经断而康。

按:本例年近50,已属绝经期,但月事仍不以时下,诊为更年期病变,似无疑义,方以温经汤为主,苔白脉细,证属虚寒,故去牡丹皮、麦冬,冲隶少阴,加菟丝子、杜仲以补肾,生姜易炮姜加艾叶炭以止血。更年期月经紊乱,证属冲任虚寒者,用之辄效。如口苦咽干,去桂枝、生姜、半夏,加女贞子、墨旱莲、地骨皮以清热养阴。

七、大黄甘遂汤。

此方治少腹满如敦状,水与血俱结在血室者,方以大黄通下,甘遂逐水,阿胶养血,邪气实正已虚,故攻与补同用。

例:陈某,女,49岁,绝经年余,2月前月事来潮,3日而净,后又2月不行,渐觉少腹胀满,未予医治,近10日少腹痛胀加重,食减神疲,大便3日未解,小便短涩,面色不华,声低气短,脉细数,舌质淡,少腹胀满拒按,双下肢有凹性水肿。

处方:大黄12克,甘遂4.5克,阿胶10克,白人参8克,1剂而二便俱通,血块与水粪杂下,2剂而肿胀消,转以调理气血之剂,不半月而安。

按:本患者月经不行,少腹已有蓄血,蓄血者小便当利,今小便艰涩,故为水血俱结,方用大黄、甘遂以攻其实,人参、阿胶以扶其正,相互为用,相得益彰。临床上如子宫癌、卵巢肿瘤等,少腹胀痛、二便艰涩、痛楚难堪者,用此方亦有缓之功。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