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立渭先生治失语症、止汗、化湿验案-民间偏方

秘方偏方 adminlele 3个月前 (07-04) 71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肖立渭先生治失语症、止汗、化湿验案-民间偏方

1、“恐则气下”治失语症

曾治5岁男性患儿尹某某,乙脑后遗症失语,双下肢拘急,喉间痰鸣,苔白厚腻。经用中药养阴清热、化痰开窍及针刺治疗,四肢拘急缓解,行走、拾物恢复正常,但仍然不语,能听懂别人的语言,嘴动而语言不出。

家父嘱家长将患儿带到医院后面汉江堤上,强叫患儿喊爸爸,不叫则将其丢在河边不管他了。

家长边走边要患儿叫爸爸,患儿跟在后面走,急得嘴唇启动而叫不出声,家长进一步说:“如果还不叫爸爸就不要你了”,并加快了步伐。患儿边跑边喊出了一声爸爸,从此恢复了言语功能。

【按语】家父认为本例患儿失语为病后痰气阻滞声道,欲降其痰,先降其气,《内经》谓“恐则气下”,用恐惧使其气下则痰降,气机一开,语言即出。

2、利尿以止汗

患者陈某某,男, 40岁,1983年7月16日入院。胃脘痛、自汗三年,近三月来脘痛加重,饭前饿痛,饭后胀痛,呃逆反酸,全身汗出,不分冬夏,汗多则衣衫皆湿,甚为痛苦。现症脘痛呃逆反酸,汗出同前,大便软日一次,小便短少,头晕乏力,口淡不渴,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弦,嗜烟酒。

在武汉作胃镜,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寒,湿浊中阻,经益气健中,化浊止痛及健脾化湿、和中降逆止酸等法,调治20多天,脘痛反酸等解除。至8月15日,饮食增加,稍呃逆,因天热而汗出更多,小便短少,苔白厚腻,脉缓,拟清热利湿之法,利小便以止汗。

【方药】白术10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猪苓10克,肉桂4克,黄柏8克,知母8克,通草10克,滑石12克,芦根30克。

服10剂,至8月25日,小便清长,汗出明显减少,全身肌肤凉爽,头晕乏力减轻。苔白薄腻,脉沉细数,舌尖麻,原方去肉桂,加贝母10克,连翘12克,服7剂,自汗止而出院。

【按语】本例所用治法为利小便以止汗,其主症是汗出不止而小便不利。病机关键是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不得下行而为尿,假玄府而为出路,治之以利小便为主,小便通利,津液下承而不外溢,则汗自止。

在总则不变的前提下,具体选方用药,可随病因的差异及病机的兼挟,而有所不同。如本案为湿热阻滞,膀胱气化不利,故选用五苓散化气行水,加知母、黄柏、芦根、滑石、通草等清热利湿之品,气化复常,小便通利,恢复了体内津液汗液与尿液的正常分布。除此以外,常用的方法还有利小便以止吐、缩小便以润肠、摄小便以止消渴等,可灵活使用。

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为病甚广。在津液病变中,津液损伤和津液停聚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而津液输布异常的病理变化常被忽略。家父根据大量的临床实践,提出了津液输布异常的理论和调整津液输布治疗疾病的思路。

3、治湿热重在化湿

1980年家父曾治疗一个十五岁的男性湿温病(肠伤寒)患者,发热七天入院。开始微恶寒,现在发热不恶寒,午后热甚,胸闷纳呆,头晕身重肢软,口渴不欲饮,小便短黄,舌红苔白薄腻,脉濡。

开始用三仁汤宣化清利,用药三天,见热不退,怕化湿伤阴,改用银翘散加减治疗七天,热势依旧。其湿热凝结所致的饱闷、苔腻等症越来越明显。后经会诊,仍用三仁汤加减。

【组方】杏仁10克,寇仁10克,苡仁10克,厚朴10克,法夏10克,滑石15克,通草5克,连翘10克,炒曲芽各10克。

以此宣化清利,而热渐退,苔渐化,食欲渐增。这样的经验教训值得注意。

【按语】湿热证是湿邪和热邪纠结为患,湿为阴邪,热为阳邪,一经结合,如油入面,极难分解。治之应化湿与清热并用,并根据湿和热的孰轻孰重,决定化湿与清热的主次轻重。

一般而言,清热较易,化湿较难,因为湿性粘滞,所以治疗湿热的原则应该是:湿热初期,湿偏盛或湿热并重,应以化湿为主;湿邪久郁化热,或热偏盛时,才宜清热为主。只有湿去热孤,再清其热,则热易解。切忌见热清热,不仅热不易清,反使湿愈凝滞,造成缠绵之势。故治湿热的名方半夏泻心汤、三仁汤、藿朴夏苓汤等,均是偏重化湿,值得深思。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