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已过,胃口差、昏昏欲睡,是怎么回事?-民间偏方

秘方偏方 adminlele 5个月前 (07-04) 67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立夏”已过,胃口差、昏昏欲睡,是怎么回事?-民间偏方

疰夏,又称注夏、苦夏,是一种常见的季节性疾病。

《月令》云:“土润溽暑”。时交夏,日长暴暖,小满芒种,麦黄梅熟。天阳下济,地热上蒸,万物长茂,生机旺盛。如俗谚所说:“夏天不热,五谷不结”。

热本夏之主气,然逢莳入霉,乍雨乍晴,湿热交蕴,蒸蒸而炽,物感其气则霉,人感其气病疰。故疰夏的发病,以芒种、夏至、小暑为高峰期,如遇到黄梅则要延续到大暑,立秋后症势渐渐见退,秋分金风荐爽,病旋霍然。这个定时节律,富有“生物钟”现象之特征。

疰夏又是一种具有明显地域性特点的疾患。

《素问·异法方宜论》云:“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

吴又可《瘟疫论》进一步指出:“南方卑湿之地,更遇久雨淋漓,时有感湿者”。

陆子贤《六因条辨·伤湿辨论》亦云:“夫湿乃重浊之邪,其伤人也最广……盖江南地卑气湿,沿江濒海,雾露风潮,较别处尤甚,且易感染”。

因而疰夏多见于潮湿多雨的江南水乡。

“疰”之为病,由来尚矣,是中医所特有的病名,且是中医擅长治疗的一种季节性多发病。早在魏晋时代,就有用艾叶、菖蒲、苍术、白芷烟熏驱疰的记录。至明代程充辑《丹溪心法》首先提出本病名,同时指出:“疰夏属阴虚,元气不足,夏初春末,头疼脚软,食少体热者。”可见其发病机制不仅与气候及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也与人的体质息息相关。

疰夏的症状,有不规律的低热,出汗多,胃口差,口淡口甜,黏腻不爽,日渐消瘦,精神萎靡,浑身无劲,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这些症状与肝炎早期表现非常相似,尤其是不能闻到油腻食物,有的人连见都不能见到油腻食物,一见便恶心。当肝功能检查没有问题时,那么怀疑得大病的顾虑更会加重以上症状。

颜德馨先生临证时曾遇一病人,从肝功能查到纤维内窥镜,再做B超,最后由于头痛呕吐不已,竟做CT检査,病家其苦难言,医生忙碌不堪。

还有一部分患者,历年要发,虽然明白自己得的是疰夏,不须借劳各种检查,但也因治疗不得要领而听凭病情的折磨。

中医治疗时令病,必先明其邪气所伤。

若暴热之后连朝淫雨,霉湿浊气往往直趋中州。而脾胃为人体受感之器,脾为湿土之脏,胃为水谷之海,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湿热氤氲,留恋不解,阻滞气机,而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谷不化精微,饮食不为肌肤。

患者不能正常饮食,缠绵可达数周,体内缺少营养补给,人体日渐消瘦,加之湿热交攻,全身不适,精神委顿,似乎得了重病。

近代名医余听鸿尝言:“治病宜察气候土宜”,诚哉斯言。

江南地区地势低洼,长夏之季温热多雨,故疰夏之病机多属暑热湿盛。

据此颜老治疗本病每从清暑泄热,化湿宽中立法,若年老体弱则兼顾其气阴,每多灵验。

常用效方简介如下:

健胃散:苍术9g,姜川朴5g,广陈皮6g,菖蒲6g,郁金9g,佛手柑6g,松萝茶9g。共为粗末,每取6g,煎三五沸,去渣服汁,1日2次。

适用于食入呆钝,胸闷腹胀,头重身困等症。

粳脾饮:藿香9g,佩兰9g,青蒿9g,六一散(包煎)19g,荷叶1角,白蔻衣4.5g。水煎二汁,分2次服。

适用于身热不扬,头重脚软,肌肉烦疼,大便溏而不爽者。

清暑化湿汤:黄芪15g,党参9g,苍白术各9g,泽泻9g,神曲9g,青陈皮各4.5g,升麻6g,葛根9g,五味子5g,麦门冬9g,黄柏6g。水煎二汁,分2次服。

适用于体弱或老年,病程日久,精神不支,嗜眠汗濡的患者。常年复发患者,于立夏前连服7剂,能预防疰夏的发生。

辟瘟丹:每服1g,日3次,另以少许搐鼻,引发喷嚏,清脑提神,宣化暑湿,此法最为简便。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