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根的功效-民间偏方

秘方偏方 adminlele 5个月前 (07-04) 115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芦根是治疗温热病最不错、最广泛也最好用的一味药。芦根甘寒,教科书言其归肺、胃经,其实不止肺胃,心、小肠、大肠、肾、膀胱皆可治及。

《别录》云其“主消渴客热”,就是清热生津,这是由其甘寒之性决定的,对热病津伤尤其是肺胃燥热者很有效。因为既清又润,所以对肺胃痰热也是清、润、化并俱。

因为芦根体轻而中空,所以它又有宣透郁热之功,清中有透,对风热郁肺、肺气不宣尤为适宜。温病名方桑菊饮、银翘散的主要功效是宣透风热或温热,但宣透需要充足的津液作保障。此二方均用芦根,除以之甘寒生津、补耗损作保障外,还以之助宣透之力。

这样,芦根清、润、化、透兼俱,所以于肺肠热痈腐脓之证则具清热散痈、化腐透脓之功,仲师之苇茎汤中所用即其茎管耳。因为芦根中空而为根,所以又有利尿作用,其实是其透窍之功的一种体现。

芦根的功效-民间偏方

《本草图经》说:“芦根清泻肺热,兼能利尿,可导热毒从小便出,故可治肺热咳嗽痰稠及肺痈咳吐脓血。”可见芦根既能宣上窍,又可透下窍,故不但对肺郁肺热痰浊阻遏者可清宣利导,而且对三焦热郁包括胃热津燥、热移小肠、热郁膀胱、热伤肾燥等而气化不畅、邪浊留恋者甚合,临床验之亦屡试不爽。

芦根更有止呕之功,有人喻之为胃热呕吐之优品。余曾以之加(如竹茹、麦冬等)治疗一例胃津枯耗、虚火炎炎、食饮即吐之晚期胃癌患者,殊有良功。芦根不仅对胃腑浊热、痰热或胃津有伤所致胃气上逆而呕吐者,而且还对上焦肺热不肃、下焦热浊上犯所致胃气不降而呕吐者皆见佳效。于此点而言,芦根又有清润、化浊、降逆之功。据此,余临床用于肺胃热郁、津气不降或津伤不降所致肠燥便秘者,亦获良效。

因为芦根清中有透,故对郁热扰于神窍而心烦者,有清心透窍除烦之效,这是芦根轻清透窍之又一体现矣。不管对上焦心肺郁热,还是中下焦热浊上冲所致者皆有良效。于清透除烦而言,芦根和石膏、豆豉可为“三剑客”。然从质气轻重言,石膏为重,豆豉为中,芦根为轻。芦根体轻气味俱薄,虽为凉寒之品,但轻清不伤正气,这一点大家可能有所共识。

芦根之用,以鲜者疗效为佳,量宜大。由于条件所限,余用鲜品经验不多。干品之用量,轻宣郁热、清透除烦,量可小,余常用12g;而清热生津、化痰透脓、降逆止呕、利尿排浊等,则量宜大,根据病机轻重深浅和患者体质,余一般用30g及以上40g或60g不等。

总之,芦根可直清内热,可生津润燥,可宣散风热(或郁热),可降逆止呕,可透热除烦,可利尿排浊,可化痰排脓,故清、润、宣、降、透、利、化、排集于一身,上、中、下三焦兼治,普遍适合风热或温热、热毒等温病范畴各个病变过程和病理机转,故可随手而用,且其凉而不凝,润而不腻,轻清味淡,宣利不耗气阴,故又非常好用。

由于芦根之上述功效,如再配伍一味人参(或党参,或太子参),就是活脱脱一剂竹叶石膏汤之轻剂。如温热病后期气津两伤,余热尚留而有低热乏力、痰少咳逆、口渴心烦、干呕欲吐、小便少而黄、舌红而脉虚数或浮数者,余常以芦根12g,人参5g(或党参5g,或太子参5g)两味开水泡水,时时饮之,效果还不错。

虽然如此,但一味芦根毕竟势单力薄,于急病、重病者需配入方中相须为用,方为稳妥。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