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不仅甘甜可口,而且还是中医里的一味本草。
甘蔗入药比较早,运用也很广泛,具有清热、生津、润燥的功能,被广泛运用于热病伤津、心烦口渴、高热不退、肺燥咳嗽、大便干结等症状。
唐代王维就有“饮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的诗句,不仅道出了甘蔗的甘寒性味,还总结了它助脾胃、解郁热的功效。元稹的“甘蔗销残醉,醍醐醒早眼”,更是甘蔗解酒的心得。
《本草纲目》言“蔗,脾之果,其浆甘寒,能泻火热,消渴解酒”。
《随息居饮食谱》言“甘蔗榨浆名为天生复脉汤……利咽候,强筋胃,息风养血,大补脾阴”。
《玉楸药解》言“蔗浆,解酒清肺”。蔗鸡,为甘蔗节上所茁生的嫩芽,有清热生津之功,可治疗消渴。而大医学家李时珍对甘蔗则别有一番见解,他说:“凡蔗榕浆饮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永也”,将食用甘蔗的微妙之外表述得淋漓尽致。
不同的甘蔗,食疗功效有所差别:
烤过的甘蔗打汁,则有补脾益气、滋养保健功效。烤甘蔗汁不但可用来治疗咳嗽,以营养学来看,甘蔗汁的葡萄糖和果糖容易吸收,可直接化为能量来源,适合消化功能差、需要迅速补充能量的人。而且甘蔗汁通过明火熬制后,性温,也就更适合病后虚弱的体质。
皮色青黄的甘蔗,有清热之效,尤其擅长解肺热和肠胃热,但脾胃虚寒、胃腹寒疼者不宜食用。
皮色深紫近黑的甘蔗,性质温和滋补,能充饥、止咳、健胃,补充体力,但喉痛热盛者不要吃。
好的红糖就是“天生复脉汤”
《随息居饮食谱》称蔗汁为“天生复脉汤”,顾名思义,就是能使失去之脉复来,是关系生死的大事。甘蔗汁一味有如此之殊荣,夸张成分之外足见其效果之佳。
历史上最早的红糖,起源于印度。印度人把甘蔗汁放在炎热的太阳下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就成了软糖了,于是印度就发现了糖。
中国最早的红糖是在唐太宗时期,大量的使者因去印度学习佛法,结果顺便学到了制糖技术,带回了中国。回国后,聪明的中国人不再晒甘蔗汁了,而是把甘蔗榨汁后,烧火熬制,就有了最早的红糖。
所以真正的红糖是用甘蔗汁熬的,而真正用甘蔗熬的红糖,也必然是“天然复脉饮”。必定能益气、滋阴、来让脉气充足、心率复原。
中医认为性温的红糖通过“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来发挥补血作用。红糖不是能直接补血,它是能像甘蔗汁一样迅速补充阴液、调补元气、滋阴复脉。而血是最大的阴液,所以人才会感觉是补了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