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往往是很难治的,西医治疗有时很难找到真正的发病机制,基本将皮肤病的发生归结于免疫力低下,也就是中医上说的禀赋不足。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是瘙痒,每次发作起来瘙痒难耐,痛苦不堪,如何解决皮肤瘙痒的问题呢?
皮肤瘙痒病因复杂,既有内因,如脏腑血色失调,禀赋不足,或久病之躯,表现为气虚血弱,肝肾亏损以及情志不遂等;又有外因,六淫外袭皆可侵袭肤腠,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在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瘙痒。
包括风、寒、湿、热等亦有可能是一邪夹二邪,如风热致痒、风寒致痒、血虚作痒等。其中风邪所致瘙痒最为常见,风邪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皮肤瘙痒而痒位游移谓之善行,但发无定处,此起彼伏谓之数变。
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有四点:痒自风来,治风必先和血;无虫不作痒,止痒多需杀虫;热微则痒,除热也可止痒;另外,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安心神以止痒。
皮肤瘙痒的病因搞清楚了,下面小编介绍一个治疗这个皮肤问题的经典方子:
消风散组成:当归20g、生地15g、防风10g、蝉蜕10g、知母15g、苦参15g、胡麻仁10g、荆芥10g、苍术15g、牛蒡子20g、石膏10g、甘草和木通各5g。
荆芥、防风性味偏辛温,重在开泄腠理,疏解卫气,用量不宜过重,否则反而助热伤营;蝉蜕又名蝉衣,蝉性好动,蝉衣源于蝉,故取其轻清之意,以量小取效;牛蒡子清热疏风,因风疹、湿疹等皮肤病病性大多偏热证,故宜酌大于荆芥防风之类;上诸味,重在疏表和卫,开泄卫气,使风邪有出路。
胡麻仁、生地黄、当归是和营养血之品必不能少,营血和,风自息。皮肤病多为外象,其里不解,三焦不畅,气液阻滞,玄府不得疏通,不可谓“治病求本”。
方中石膏、知母清泄阳明,解阳明肌表之邪热,有治未病的作用。脾胃在五行属土,分属阳明燥土与太阴湿土,一喜燥,二喜润,湿热之邪于此胶着难解,故用苦参苦以燥湿,寒以清热,苍术燥湿之余,助升太阴脾气,加之木通利下焦,给湿邪出路。
使用本方解决的最关键问题是瘙痒,同时抓住疾病病机“风、湿、热”的特点。所以消风散主治的病症往往是瘙痒难耐,搔抓后浸渍渗液,皮损色红或红肿,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或滑。
本方主要以内服为主,临证使用时往往对其加减化裁,消风散从祛风、清热、除湿的角度出发,内兼含有可以杀虫之苦参,泻心之木通。
若患者血热较重,可加水牛角、牡丹皮,并加重生地黄用量至30g;若风热偏盛者,可配合简化消风散,或加银花、连翘、薄荷,并酌减荆芥、防风用量;若患者血瘀气滞,可合用四物汤,或加紫荆皮、郁金。
皮损局部保持干燥、清洁,忌用热水烫洗患处和用刺激性强的软膏涂敷,以防皮损范围扩大,损伤肌肤。病变部位应避免搔抓,以免感染。
此外,患病期间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忧愁等,以免肝郁气滞化火而加重病情。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甘厚味和鱼虾海鲜等发物;多食水果蔬菜,注意调节胃肠功能,保持大便通畅。内衣宜柔软宽松,以减少摩擦,不宜穿毛织品。注意气温变化,自我调摄寒温,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