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封髓丹一方,最早见于元·许国祯编纂的《御药院方》一书“补虚损门”中。“封髓丹:降心火,益肾水。黄柏三两,缩砂仁一两半,甘草。上药捣罗为细末,水煮面糊稀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苁蓉半两,切作片子,酒一大盏,浸一宿,次日煎三四沸,滤去滓,送下,空心食前服。”
清代医家郑钦安《医理真传》封髓丹由黄柏、砂仁、甘草组成。郑氏认为,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黄柏之苦和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砂仁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阴阳化合,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口腔溃疡的位置不同,治疗方法也不相同。细分起来舌尖属于心肺,舌两边属于肝胆,舌根属于肾。舌根部溃疡属于肾中虚火上炎所致。故用封髓丹交通阴阳,水火既济,心肾相交,则病症痊愈。已故名老中医蒲辅周亦喜用此法治疗舌根口腔溃疡。
笔者常以封髓丹治疗舌根部病症,如曾以此方为主,治疗一老年女性舌根部长满了小疙瘩,小肉瘤,连服20余日而愈。药味虽然简单,疗效却佳。又曾经治疗一位舌根溃疡数月的患者,用封髓丹加味治疗,数日即愈。
病案举例
范某,男,44岁。舌根部溃疡疼痛数月。初诊:2021年3月下旬。近几个月来舌根部溃疡,疼痛不适。伴有久坐后腰痛,沉重。每于换季时出现胃胀不适,嗳气,胃中泛酸。形体偏胖,眠可,二便调。舌红苔白滑,左脉沉滑,右脉濡弱。
诊断:舌根部溃疡(肾阴亏损、虚火上炎、中气下陷、寒热错杂)。
治法:滋阴清热、调和脾胃、补益元气。
方药:封髓丹加味。
黄柏10g,砂仁(后下)6g,甘草10g,杜仲15g,川断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炙黄芪15g,党参15g,炒白术12g,茯苓15g,陈皮10g,黄芩15g,黄连6g,干姜6g,柴胡6g,大枣2个。
方解:患者舌根溃疡,为肾阴亏损,虚火上炎,故以封髓丹滋阴清热;以女贞子、旱莲草加强滋补肾阴力度,且可以治疗腰痛。用杜仲、川断补肝肾、治腰痛。以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柴胡、大枣、干姜等补益中焦元气,待元气足,不生阴火,以断绝阴火的根源。黄芩、黄连苦寒,清除余热。诸药合奏滋阴清热、补益元气、清除湿热之效,以达治疗口腔溃疡,腰痛的目的。
医嘱: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两次服用。
按语:口疮最早载于《内经》,指出是由于四时不正之气,火热上炎所致。如《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庶物以茂,燥烁以行…..民病口疮。”
虽然口腔溃疡多是由于热毒、火毒、风热等外邪侵犯人体所致。但亦有因虚所致者,如脾胃寒湿,或肾阴亏损,虚火上炎。
实火多清热散火;虚火多补益元气、滋阴泄热、引火下行。然具体治疗并非一成不变,亦需辨证,随证治之。
口腔溃疡小妙招:吴茱萸贴敷涌泉法
组方:吴茱萸15g。
用法:将吴茱萸研成极细粉末,贮瓶备用。每次取3g,用醋调成糊状。贴敷双侧涌泉穴,外面用纱布包住固定。贴敷2小时左右,连续应用1~2日。
功效:引火归原。
主治:口疮。
本文转自医道流芳,来自北京灵兰中医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