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痛一症,在中医中大致可分为实热、虚热、寒湿、痰阻等为主的证型。
清代陈士铎在《辨证录·咽喉痛门》中说:“人有咽喉干燥,久而疼痛,人以为肺热之故,谁知是肾水之涸竭乎。夫肺金生肾水者也,肺气清肃,自能下生肾水,惟肺气既虚,则肺中津液仅可自养,而无如肾水大耗,日来取给,则剥肤之痛,乌能免乎。譬如父母,未有不养赡其子者,而处困穷窘迫之时,则无米之炊,何能止索饭啼饥之哭。倘其子成立,自能顾家,为父母者不特可以取资,而亦可免迫索之苦;乃其子又伶仃野狼狈,不善谋生,则子贫而父母更贫,其干枯之状,有不可形容者矣,肺肾何独不然。故欲救肺之干燥,必先救肾之枯涸也。……
人有生长膏粱,素耽饮酒,劳心过度,致咽喉臭痛,人以为肺气之伤,谁知是心火太盛,移热于肺乎。夫饮酒伤胃,胃气熏蒸,宜乎肺气之热矣,然而胃火熏肺,而胃土实生肺也。故饮酒尚不伤肺,惟劳心过度,则火起于心,而肺乃受刑矣。况胃火助之,则火性炎上,而咽喉乃成燔烧之路,自然唾涕稠粘,口舌干燥,气腥而臭,而痛症乃成矣。盖心主五臭,入肺而腥臭,又何疑乎。……
人有咽喉肿痛,食不得下,身发寒热,头疼且重,大便不通,人以为热也,谁知是感寒而成者乎。然而人不敢信为寒也,论理用逍遥散,散其寒邪,而咽喉之痛即解。虽然人不敢信为寒,以用祛寒之药,独不可外治以辨其寒乎。法用木通一两,葱十条,煎汤浴于火室中。如是热病,身必有汗,而咽喉之痛不减也。倘是感寒,虽汤火大热,淋洗甚久,断然无汗,乃进逍遥散,必然得汗,而咽喉之痛立除。此法辨寒热最确,不特拘之以治感寒之喉痛也。”
中医临床中,有一些中药常用于治疗咽喉痛:
1、山豆根
大苦,大寒,泻火解毒,利咽喉。泻心火以保肺金,而大肠之风热亦清。每次3~6克。利咽力强,常用于治疗咽喉红肿疼痛。
注意事项:虚火炎肺所致的咽喉肿痛者禁用。
配伍:山豆根配射干,治痰热结滞于咽喉而致咽喉肿痛;配板蓝根,治毒热炽盛而致咽喉烂痛;配槐角、槐花治痔痛出血。
鉴别用药:马勃治喉痛,偏于清宣肺热,使热邪外透;山豆根治喉痛,偏于泻热解毒,降火消肿;射干治喉痛,长于清热、消痰、散结,偏治痰热结滞,扁桃体红肿。
2、蚤休
苦,微寒,有小毒,清热解毒。常用于咽喉肿痛,疔毒疮疡。每日5~10克,用量大时,可出现恶心、呕吐等副作用,一般无生命危险。
据现代研究,本品有抗菌作用,也有用治肿瘤者。
配伍:配夏枯草,治淋巴结结核。鉴别用药:本品解毒、祛毒之力大于蒲公英、银花、紫花地丁等品。
3、玄参
苦、咸,寒,滋阴降火,凉血解毒软坚色黑入肾,能壮水以制水,散无根浮游之火,逐颈项喉咽痹毒。入足少阴经,清上焦氤氲之热,滋下焦少阴之火。
据现代研究,本品有降压和降糖作用,对绿脓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配伍:配天花粉,治痰结热痈;配牛蒡子,治急喉痹风;配甘草、桔梗,治咽喉肿痛;配升麻、甘草,治发斑咽痛。
鉴别用药:生地、玄参均能滋阴,玄参清热养阴不及生地;生地甘寒补阴,偏于凉血清热,适用于血热之火;两者配伍,主治温病热邪入营。
苦参苦寒,泻火燥湿,善治外部皮肤湿热疥癣;玄参咸寒,降火养阴,偏用于咽喉肿痛。
4、射干
苦,寒,清热解毒,消痰散结利咽。泻上焦实热,降厥阴相火。
据现代研究报道,射干能消除上呼吸道的炎症渗出物,并有止痛、解热作用。
注意事项:虚者禁用。
配伍:射干配麻黄,主治咳喘上气,喉中水鸡声;配山豆根,阴干为末,吹咽喉肿痛神效。
焦树德:扁桃体发红肿大可用射干;咽喉发红疼痛而扁桃体不甚肿大可用山豆根;兼声音嘶哑加牛蒡子、蝉蜕;兼见颈部红肿加马勃、板蓝根;扁桃体化脓腐烂的加青黛、板蓝根;扁桃体肿大不易消退,除用射干外,并加用僵蚕。山豆根泻火清热力强;射干消痰散结力强。
注: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来源:中医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