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前辈大瓢提出《伤寒论》:六大火神(桂枝、附子、干姜、细辛、蜀椒、吴茱萸)七大寒仙(石膏、黄芩、知母、黄连、山栀子、大黄、芒硝)为六益七损。
临床荟萃一方者比较少见,吾师法民初山东稷门医家调理湿热、温邪、流行性疾患发烧久而不退,将“七大寒仙”组在一起,若肠道阻塞、大便秘结就可投用。以黄芩、黄连清热燥湿,石膏、知母、山栀子泻火保阴,大黄导邪下行,芒硝破滞开通魄门,共奏功效。虽然“攻”字当头,须要掌握大黄、芒硝量不宜多,3~6克即达标准,超过此限则犯了湿热急下、大寒伤正的禁忌。
老朽经验,大黄、山栀子有利尿作用,不必再加滑石、海金沙,乃命名“七寒汤”,因不断给予患者,疗力显著,又改称“七仙降火汤”。
1956年吾于山东省中医院诊一大学男生,感染温邪,尚未进入营血,习谓气分、阳明温病,午后潮热、出汗、谵语、屎干未结、高热持续不降,无头痛、呕吐、抽搐现象,发作十日,吃药、打针没有好转,医院怀疑夏季热、病毒流感、乙型脑炎,嘱其改就中医施治。
当时曾授与此方,计石膏60克,黄芩15克,山栀子15克,黄连15克,知母15克,大黄3克,元明粉3克,水煎,六小时一次、分三回服,日夜不停。连饮四剂,竟症消而安。
“七仙降火汤”得到如鼓应桴的美誉。
文源:经典国医学堂,赵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