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蒌瞿麦丸出自《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蒌瞿麦丸主之”“薯蓣、茯苓各三两,栝蒌根二两,附子一枚炮,瞿麦一两。上五味末之,炼蜜丸如梧子大,饮服二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此条文字过简,但以方测证,分明是水湿阻滞,阴液已伤,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不能不散。
一方面水液停聚,一方面脏腑缺乏津液。所以用茯苓、瞿麦化水湿,天花粉、山药复脾肾之阴液,再用附子化气行水。药虽 5 味,却是一首润燥兼施(天花粉、山药、茯苓、瞿麦),寒热并用(制附子、天花粉)的巧妙组合。至于小便不利这个症状背后隐藏着的疾病张仲景显然没有提及,虽然糖尿病等也可出现这么复杂的局面,但没有比肿瘤更容易出现了。
现在看来,此方非常适合于以寒热胶结、燥湿相混为主要病机特点的泌尿道以及妇科恶性肿瘤。
天津肿瘤医院吴雄志教授对本方虽然以温阳立论,强调附子,但在本方常用于泌尿道以及妇科恶性肿瘤这一点上和笔者观点一致。
本条方义传统的解释多为隔靴搔痒,即使尤在泾,也只略得其要,没有捅破那层朦朦胧胧的窗户纸。这与古代医家尤其是伤寒金匮注家临床所见肿瘤的数量和深度有限有关,也与顺文演绎的创作方法有关。
《金匮要略心典》的解释是:“此下焦阳弱气冷,而水气不行之证。故以附子益阳气,茯苓、瞿麦行水气。观方后云:腹中温为知,可以推矣。其人若渴,则是水寒偏结于下,而燥火独聚于上,故更以薯蓣、栝蒌根,除热生津液也。夫上浮之焰,非滋不熄;下积之阴,非暖不消。而寒润辛温,并行不悖,此方为良法矣。欲求变通者,须于此三复焉。”
细观其解释,润燥寒热并用的着力点睛之处还是悟到了。
以上文章来源于王三虎,作者合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