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其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通身发黄,小便不利及头热,皆湿热在阳明、太阴所生病也。
苦寒能燥湿除热,湿热去,则诸证自退矣。
一说茵陈善清肝胆之热,兼理肝胆之郁,热消郁开,胆汁入小肠之路毫无阻隔也。
《名医别录》谓其利小便,除头热,亦清肝胆之功效也。其性颇近柴胡,实较柴胡之力柔和。
凡欲提出少阳之邪,而其人身弱阴虚不任柴胡之升散者,皆可以茵陈代之。又本品行水最捷,凡下焦湿热瘙痒,及足胫跗肿、湿疮流水,并皆治之。
茵陈专治黄疸,宜佐栀子。
黄而湿者多肿,再如渗利;黄而燥者干涩,再加凉润。又本品合栀子、大黄,除湿热;合栀子、柏皮,除燥热,俱治阳黄;合附子治阴黄。
黄疽有阴黄、阳黄,有热黄、寒黄,有湿黄、燥黄,有血黄、气黄之殊,不可不辨。
世人一见发黄,全不分别,俱用茵陈,而无引经之品共相佐使,所以有效有不效也。
阴黄之病,其湿不甚,故色亦不深,下身黄而上身不黄者也,夜间反觉不安,欲小便而反涩,日间小便反利,转觉安宁。治法宜用茵味为君,而佐之茯苓、泽泻、苡仁之类,或加之五苓散亦妙,茵陈可用至二钱至五钱,不可越五钱之外,连服数剂,黄可尽退也。
阳黄之病,其湿亦不甚,但黄色如金,上身眼目尽黄,而下身反不黄者是也,日间小便艰涩,或痛成不疼,夜则安然自利。治法宜用茵陈为君,而佐之升麻、桔梗、茯苓、天花粉、麻黄、黄芩之类,数眼即愈,而茵陈必须多加五六钱也。
热黄之病,口必大渴,然多饮反觉不快,一身上下倶黄,眼目反觉色淡,小便时急数疼痛,其溺必如黄汁,盖热结于膀胱而不得出耳。法亦用茵陈为君,大约必须五钱为止,而佐之龙胆草、炒栀子、芍药、茯苓、猪苓、泽泻之类,则火热泻,而黄亦愈也。
寒黄之病,一见水则大吐不止,畏寒怕冷,腹中时疼,手按之始安,一身上下亦黄,眼目自白,小便清长,而夜间尤利,盖寒结于膀胱,命门无火以通,则水气流于脾,而脾又寒虚乃渗于皮毛而为黄,其黄色必如秋葵之色者也。虽亦用茵陈为君,但止可用至一钱,切戒多用,必须佐之白术、茯苓、山药、芡实、苡仁,少用附子数分,以温补其命门之火,不须十剂则全愈矣。
湿黄之病,全是水湿之气也,虽黄症俱是水湿,而湿黄之水湿更甚,一身上下、眼目手足尽黄,但身必浮肿,按之如泥。亦用茵陈四五钱,加入升麻、甘遂、牵牛、车前、泽泻之类,少升其气,使水尽从大小便出。
一剂水湿减去大半,而黄尽退矣;断不可服三剂,盖牵牛、甘遂性悍,多服恐伤人元气耳。
燥黄之病,全非是水湿,其外观之症,不过胸前之皮肉少黄,而一身上下、眼目不黄也。此肺金燥极,黄发于胸前,乃假象也。既已发黄,茵陈不可全然不用,可用七八分,加入麦冬、栀子、芍药、陈皮、天门冬、元参、天花粉、白芥子之类,久服自愈,肺经不燥而胸黄自除也。
血黄之病,上下一身、眼目俱黄,身必发热,胸必烦闷,腹必疼痛,此乃血瘀于腹中胸下,故变为发黄。伤寒症中,最多此病,论理可遵仲景公之方,照症分治,而余亦酌定一方,以便世之采用。
茵陈为君,加丹皮、牛膝、当归、栀子、川芎、大黄之品,一服而疼痛烦闷除,其黄必渐愈。苟或服药仍然闷痛,必须加入水蛭一钱,其瘀血始解,而发黄尽退也。
气黄之病,身不发热,亦无饱闷烦躁之状,但头面发黄如淡金之色,饮食知味少,若行动便觉气怯,不能动履,小便不数,大便反燥,然亦不结,此气虚不能运化水湿之气,以成黄病者也。可用茵陈一二钱,加入人参、白术、黄芩、茯苓、车前子,大剂煎饮,自然气旺,而黄色全消矣。
更有一种,身不黄而手足反黄者,此湿热壅闭于中焦,乃脾胃之虚不能化水也。亦用茵陈,加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白芥子、枳壳、槟榔、白芍之类治之,则水渐利而黄渐去。倘身黄而手足反不黄者,乃不治之症也。
茵陈同防风、羌活治黄疸兼风;同苍术、厚朴、泽泻治黄疸兼湿;同生姜、白蔻仁治黄疸兼寒;同黄连、龙胆草、滑石治黄疸兼热,又茵陈同陈皮、菊花、干姜治伤酒发黄;同槟榔、枳实、山楂、麦芽治小儿食积发黄。
一说本品佐桃仁治血黄;佐知母、黄柏治火黄;佐车前子、木通治黄而小便不利。
茵陈散肌表之湿,得大黄,则兼泻中焦之郁热。
除黄疸外,茵陈也能治疗因湿引起的病症。如居于多湿之地患感冒,发热不易退清,胸闷食少,浑身酸困,口黏苔腻,用一般发散风寒药物难以奏效时,宜加入茵陈15~24克。
茵陈能清肝胆之实热与虚火,又可利湿,单味煎服可治肝经郁热、胆火蕴结之头痛、热结便秘、湿热口臭、眼眵增多等症,临床试用,每获良效,且口味很好,易为患者接受。
茵陈有良好的预防肝炎的作用,可用单味茵陈30克煎水口服,或用茵陈30克,加郁金、黄芩各9克,或加金钱草30克,或加柴胡9克,煎水口服。
对慢性肝炎日久气血、脾胃不足,不耐大苦大寒之品而湿热余邪未尽者,可在对证方中加配茵陈和郁金,有助清除湿热,疏肝活血,改善肝功能,而无损伤脾胃之弊端。
茵陈配伍败酱草、黄芩,降酶效果更好。
如胆道内阻塞性黄疸,茵陈常配活血化瘀药物,如桃仁、红花、赤芍、地鳖虫等,疗效满意。
茵陈清利湿邪,化解肝胆湿热,可治湿热所致的妇女黄褐斑、色素沉着。对产后(或人工流产)面色黄滞少华,属湿困邪阻者尤为适宜。
以面部黑色素沉着,甚或出现唇毛,面部以两额或印堂黑色素较多为应用指征,常配合黑山栀、三棱、大枣、红花、赤芍同用,一般用量为10~15克。
小儿外感发热验方,由葛根、茵陈、藿香三药等量组成。如没有恶心、呕吐,也可不用藿香。
方中葛根解肌退热;茵陈清利湿热;藿香醒脾和胃,辟秽化浊。
三药性味皆轻清,微温微寒,有寒温相济之效,无辛燥苦寒之偏。用于小儿感冒、时令病初起、食积发热,屡用屡效,一般都在4剂内治愈。少数体温在40℃以上,精神不振者,可每隔6小时服药1次,每剂煎20分钟,不服第2煎。
本文涉及方药请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切勿以身试药。
本文选摘自《临证本草》,陶御风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