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季节脉,即古人所称的时脉。时脉是指一年四季之中脉搏随之演变的相应脉象。时脉是正常人体随季节气候应变的正常脉象。只有识得季节性正常脉象才能正确掌握病理情况下所产生的病理性脉象。所以元·滑伯仁《诊家枢要》说:“凡诊脉需要先识时脉……然后及于病脉。”
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自然界一切变化,包括温度、湿度以及四时春、夏、秋、冬的更递,都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脉象因之而异变。所以《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指出:“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素问·玉机真脏论》亦曰:“脉从四时。”这就充分说明自然环境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包括脉搏在内,因此才有四时平脉。什么是四时平脉呢?《素问·脉要精微论》白:“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馀;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元·滑伯仁《诊家枢要》说:“凡诊脉须要先识时脉……谓春三月、六部中供带弦,夏三月,俱带洪,秋三月,俱带浮,冬三月,俱带沉……凡人府脏脉既平,胃脉和,又应时脉,乃无病者也,反此为病。”反此为病的脉象叫做“四塞脉”,是人体气血塞滞不通的违时病脉。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涩,秋不收是谓四塞脉。”这段经文大义是:春季应有一段时间延续冬季的沉脉;夏季应有一段时间延续春季的弦脉;秋季应有一段时间延续夏季的数脉;冬季应有一段时间延续秋季的涩脉才是正常脉象,否则便是早绝其母气,五脏不相贯通的四塞脉。但应说明的是,这里所讲的四时脉是夏数、秋涩,而不是夏洪秋浮。
洪和数在性质上有相似之处,可以互通,但是浮和涩:脉却不相同,涩脉肯定为病脉,以其作为四时之常脉似无道理,仍应以浮脉为是。明·李言闻《四–言举要》根据上述原则,又明砖指出:“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四时平脉,变脉《素何·玉机真脏论》日:“黄帝日:春脉如弦,何如而弦?岐伯曰:“春脉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濡弱,轻虚以滑,端直以长,故日弦。反此者病。其气来实而强,为太过,病在外,不实而微,为不及,病在中。”
按:春季,气候温暖,大地苏醒,植物萌芽,昆虫复活,是一个生机勃发的季节。人应生发之气,所以髌理亦疏松,血气流畅,人体阳气向外泛越,故脉来如鱼之游在波,轻虚而滑,端直,以长,且有冲_和之象,此为春日的平脉。反此者即为痛脉。《紊问·玉机真脏论》曰:“夏脉如钩,何如而钩?岐伯曰:“夏脉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其气来盛去衰,故日铸,反此者病。其气来盛去也盛,为太遇,病在外,二来不盛去作盛,为不及,病在中。”
按:夏季,天气炎热,植物繁盛,万物畅发,形成一个阳气极盛的季节。人应_成长之气,所以腠理疏松,汗孔开畅,血流加速,脉道充盈,机体代谢旺盛,故脉来在肤,来盛去衰,且有冲和之象,此为夏甘曲平骷。反此者即为病脉。《紊问·玉机真脏论》日:“秋脉如浮,何如为浮?岐伯日:秋脉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其气来轻虚而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旁虚,为太过,病在外,毛而微,为不及,病在中。”
按:秋季,阳气渐收,凉意渐深,草木凋谢,昆虫蛰伏,形成秋收季节。人应收敛之气、故腠理致密,汗孔收缩,故脉来在肤下,其象轻虚以浮,来急去缓,有冲和之象,此为秋日的平脉。反此者即为病脉。《紊问·玉机真脏论》曰:“冬脉如营,何如而营?岐伯日:冬脉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含藏也,真气来沉而搏、故日营。反此者病,其气来如弹石,为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为不及,病在中。”
按:冬季,气候严寒,冰封地冻,万物潜藏,为潜敛收伏季节。人应闭藏之气,所以腠理致密,阳气内潜,故脉来在骨,沉而搏坚,且有冲和之象,此为冬季的正常脉象。反此者即为病脉。四时的脉象必须与脉的“胃气”等相结合去理解和看待。所谓“胃气”即明·李梃《医学入门》所谓脉来:“不大不小,不长不短,不浮不沉,不滑不涩,应手中和,意思欣欣。”脉无胃气生机渐灭,是为病中危象,故《索问·平人气象论》曰:“春胃徽弦日平,弦多胃少日肝病,但弦无胃日死。有胃而毛日秋病,毛甚日今病。夏胃微钩日平。钩多胃少日心病。长夏胃微濡弱日平。弱多胃少日肺病;但弱无胃日死。濡弱有石日冬病,石甚日今病。秋胃微毛日平。毛多胃少日肺确,但毛无胃日死。毛而有弦春病。弦甚日今病。”清·周学海《脉义简摩》认为:“经言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涩者,命臼逆四对。未有藏形。于春夏而脉沉涩,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夫脉之与时违、无病得此,诚为可虑,若因病至,不过难治、如赦月瘸热,脉得浮洪、乃脉证相宜,岂可断为必死乎?余可类推。”评论极为公允。
总之,人体与自然是统一整体,机体随着四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而适应变化,脉也应之,倘或反(逆)四时。《素问·玉机真脏论》认为:“脉逆四时,为不可治,脉从四时,谓之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