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徐 养 恬 方 素 清·徐养恬 撰清·徐实函 辑周铭心 点 校 段逸山 审订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主 审 段逸山 吉文辉 副主审 (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大妹 宋立人张如青 陈 熔 审 订 李其忠 李 飞 吴九伟 招萼华全芷君 潘朝曦 前 言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中 医 古 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 十 九 – 《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收录全国 113个图书馆截至 1980年底为止的馆藏中医药图书,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出版的中文中医药图书,共计 12124种。内有中医药抄本 5083种。其中未刻抄本 3924种,已属孤本的有 3623部;清末前抄本 1288种,其中未刻抄本 923种,已属孤本的有 818部。内容涉及医经、医案、诊法、方药、综合与临床各科类。其中临证各科的 抄本多达 2118种,其次为方书、医案类抄本。从馆藏抄本品种的数量来说,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收藏量最多,分别为 1229种与 1045种,合计为 2274种,占总量的 45%。
2 中 医 古 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 十 九 、 对抄本进行系统整理研究,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摆在研究者面前的困难重重。具体表现为:目前没 有一部书目能完整全面地反映现存抄本的情况;抄 本数量庞大,分散各处,难千收集整理;从几千种抄 本中进行筛选,既费时耗力,又须具有识别能力;抄 本为手写体文字,字体多不规范,异体字、俗体字、讹 误字甚多,再加抄写时H既久,字体有的磨灭,难以辨识,因而要求研究者不仅具有中医药等方面知识, 还要善千辨识各种字体,并须依据上下文意与相关 著作加以酌定;提要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介绍作者,而 很多作者因尤传世著作,其生平难以了解,须借助相 关工具书查寻。唯其如此,对千中医药抄本这一部 分遗产 中 医 古 才 珍 稀 抄 本 精 选 ^ 十 九 、 据我们对抄本的初步研究,其内容体式大致可归 纳为三类:第一类是类辑抄本,即按内容分类抄录前人的资料,如清代张潞《医通祖方》、朱时进《一见能 3 中 医 古 才 珍 稀 抄 本 咪 选 ^ 十 九 、 医》等即是。此类抄本虽然属于编辑性质,但其有两 方面可取之处:一是将相关资料汇辑一处,给后人阅 读使用提供了方便。二是所抄录的前代资料有的业 已亡佚,凭此抄录而得以留传。第二类是评述抄本, 即在抄录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加上个人的分析评述, 如清代杨和《幼科折衷秘传真本》、方谟重订《薛氏济 阴万金书》等即是 中 医 古 才 珍 稀 抄 本 咪 选 ^ 十 九 、 本套丛书共收录抄本五十余种,绝大多数为清代抄本,以临证各科类、医案类为主。入选的标准主要有三条:一是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在理论与实践上有独特的见解和经验;二是古代既尤刻本,现代又尤排印本、影印本;三是内容完整、版式清楚的善本。 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本套丛书提供底本,谨致谢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为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编辑出版本套丛书,其眼力之非凡,气魄之恢弘,殊实令人感佩! 4 本套丛书的出版,旨在将沉埋多年的中医瑰宝呈现给广大读者,以引起人们对中医古籍抄的重视,并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本套丛书主要为中医药专业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学生、古代文献与传统文化工作者及其爱好者阅读研究,也可供各地图书馆与相关专业图书馆收藏。 中 中 医 古 才 珍 稀 抄 本 咪 选 ^ 十 九 、 二00三年六月 凡 例 中 医 古 才 中 医 古 才 珍 稀 抄 本 咪 选 ^ 十 九 – 二、提要。置于正文之前。介绍作者与全书内容,注重其在理论与临床上的特点。 三、正文。按内容分段,并加标点符号。为便于分辨,属于眉批、夹注以及药物剂量、炮制方法用小号字排印。 四、校注。置于同页下方,按照正文所加序号依 次分行排列。凡内容重要,且校勘有据者,选择采用 本校、他校、理校等校勘方法。注释对象有二 一是注音。凡冷僻的难读字,采用拼音加直音的方法注音。二是释义。凡疑难词旬,加以注释。校语与释文力求 科学规范,简明扼要。凡明显错字或重复的内容,一 律直接予以改正或删除,不再出注。 五、目录。为读者检阅方便起见,抄本原有目录 的照录,补上序号;原目录与正文不一致者,则依照正文改正;原尤目录的,依据正文补上序号与目录。 2 六、案序。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