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疗法是在眼眶周围针刺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微针疗法,也是针灸的一部分。这种方法是著名眼针专家彭静山首创、弟子田维柱发展的,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适应症广的特点,特别对中风偏瘫及各种疼痛证效果神奇。
在田维柱的诊室里记者看到,找他诊病治疗的患者络绎不绝。一位女士突然患急性腰部扭伤,被人架着来到诊室,经田维柱在眼眶周围扎了六根针,几分钟后,患者自己走出了诊室。田维柱告诉记者,查那位患腰痛女士的眼睛,肾区脉络紫红,这是属挫扭、气血瘀滞、脉络不通而引起的腰痛。只要针刺眼眶的双肾区和双下焦区,腰痛立即减轻,几分钟后就能活动自如。
62岁的日本人桥井真夫,因组织访问团劳累紧张,突然出现右侧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言语不利,并伴眩晕、头痛、心悸。头部CT显示,左侧内囊及丘脑部大面积脑梗塞,治疗18天无明显效果。经介绍,病人在家属的陪伴下来到中国辽宁治疗。田维柱认真检查后认为,患者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阳化风动、阻塞经络所引起的中风,治疗应以滋阴潜阳通络。他采用眶内直刺法和眶外横刺法,分别刺有关穴位,针后,患者立即可以站立,并扶拐慢行;连续治疗3天后,患者能上下楼梯,清楚说出单字;10天后,一切恢复正常。
谈到观眼诊病的原理,田维柱介绍,人是内外统一的有机整体,阴阳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可以从内见外,也可以从外见内。眼之所以能够诊病,就在于它与脏腑经络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序系统。五脏信息通过经络反映于眼,观眼就可获得整体信息,因而眼可堪称整体的“微诊系统”。通过观察眼睛的变化或局部表现,可以了解机体内部器官的情况,掌握人体阴阳的失调及脏腑、气血精液、经脉的病变。这些认识方法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念,即观察事物外在表象,揣测分析其内在变化,通过事物局部的细微变化来推测事物整体变化的发生发展规律。
古代“上工治未病”提出了预防疾病、防患于未然的思想。田维柱指出,观眼诊病的特殊意义,正在于“言上工知相五色于目”,即高明的医生应从观察眼睛来诊断和预测疾病,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
随着科学的进步,临床诊断技术越来越先进,但普遍存在设备造价高、检查费用贵、操作复杂等问题,而观眼诊病却具备简、便、验、廉、捷等优点。仅用肉眼观察病人的白睛上出现的脉络颜色、形状变化,就可获取诊断信息,再综合其他四诊资料,便可判断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性和推测疾病的预后。
如今,观眼诊断的疾病越来越多,涉及内外妇儿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病,不仅诊断迅速,可以检查全身健康,还可以预测疾病。据统计,中风的诊断符合率达96.3%,头痛达84%,眩晕达94.8%,痹证达90.5%,不孕达92.8%,郁证达97.1%,胃痛达84.8%,肝炎达90%。同时,观眼还可以知道患者将要得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