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单纯性高血糖病因的认识
1.过食肥甘:“过食肥甘”已经成为发生高血糖进而发展成糖尿病的重要因素。高热量食品、快速食品、膨化食品、碳酸饮料、煎炸食品充斥餐桌,致使糖尿病发病年龄年轻化、发病率升高并出现大量高危人群。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过食肥甘”的危害,上述食品的宣传也已经在部分国家中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2.禀赋异常:中医认为,五脏虚弱、先天禀赋不足是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之一,禀赋不足者是指糖尿病的易感人群或存在易感体质的人。当多种原因导致脾的运化精微物质(营养物质)的功能受到损伤时,脾不能充分运送食物精微,导致患者的血糖升高。
3.运动少,环境差:城市化的进程使得楼宇林立,与之相反的是运动场所却越来越少。过度安逸导致肥胖,产生的后果之一就是糖尿病的队伍“浩荡”起来。运动是机体内能量代谢的一个主要途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明确运动的重要性,坚持运动,促进体内多余能量的消耗,达到能量收支平衡。
4.其他:很多人认为自己身体虚弱,应该调补,于是大量应用西洋参、冬虫夏草、蜂王浆等滋阴壮阳、补气养血之品。但他们并不知道,滥用补品可以导致机体的功能紊乱,容易形成内热,继而耗伤津液,诱发糖尿病。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一定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补虚泻实,而不应滥用温补之品。
单纯性高血糖的临床特点
1.症状:患者多无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或者症状并不典型,但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下肢乏力、困倦、皮肤瘙痒、视物模糊、小便多等症状较为突出。有些患者只表现出“三多一少”中的某一个症状,比如口干渴、夜尿多或者身体逐渐消瘦,而且多兼有其他因素使这些情况被忽视,比如因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喝水而口渴,或因年龄较大认为出现这些表现是正常的,或者有的老年男性有前列腺增生而小便异常等,他们没有想到把这些表现与糖尿病联系起来。
2.体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根源,在2型糖尿病中,约80%的患者肥胖或超重,特别是腹型肥胖(又称苹果型,相对于臀部肥胖明显的梨型肥胖而言),更容易导致患者血糖的增高。
3.年龄:人口老龄化是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糖尿病患者中,老龄人群占较大比例,但糖尿病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4.发病特点: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40%的人合并高血压,60%的人合并血脂紊乱,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心脏疾病等,这些疾病会掩盖糖尿病本身的症状,是糖尿病症状不典型的原因。
5.舌脉:患者多舌红少津,苔白或薄黄,脉细或弦细。
中医对单纯性高血糖的治疗
1.无症状型糖尿病
此类患者完全没有糖尿病的症状,多见于体质肥胖的中青年患者,他们的生活、工作正常,只是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通过进一步的检查确诊为糖尿病。这些患者多为痰热交阻,兼阴虚。治法为清热、化痰、养阴。
药物:黄连6克,蒲公英30克,白僵蚕9克.太子参15克,麦冬12克,生地15克,女贞子15克,半夏9克,桑叶9克,山楂30克。每日一剂,早晚分开服用,两周为一个疗程。
如果是老年人,体型适中,可以使用六味地黄汤或者六味地黄丸。
2.症状不典型的糖尿病
①热盛伤阴型
很多患者早已有口苦、口干、易饥饿、腰酸,大便干结或排便不爽等症状。此类型多为老年患者,形体肥胖或超重,自觉体力和精力较以前减退,他们常常认为是年龄因素所致,不加以重视。因这一类型多为热盛阴虚夹痰淤。治法为清热、养阴、化痰、活血。
方药:自拟方。
药物:太子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黄连6克,生地30克,丹皮9克,葛根12克,白僵蚕9克,荷叶15克,知母10克,丹参30克,蒲公英30克。每日一剂,早晚分开服用,连服两周或遵医嘱。
②气阴两虚型
这类患者多有口咽干燥、神疲乏力。气短、腰膝酸软等症状,有时有心悸、自汗等症状,但多饮、多食症状不明显。患者以前多认为这些不是糖尿病的症状,没有加以重视。这类患者多为心气虚、肾阴虚。治法为补心气、养肾阴。
方药:生脉饮加味。
药物:生黄芪15~30克,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生地15克,女贞子15克,黄精15克,山药15~30克,山萸肉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5克。每日一剂,早晚分开服用,连服两周或遵医嘱。
针对患者的皮肤瘙痒,可以加地肤子、白藓皮,对视物模糊者可以加枸杞子、菊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