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杂病 从脾论治艾滋病效果好

内科疾病 adminlele 3年前 (2022-06-01) 421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一、 一般资料

  本组67例,男35例,女32例。参考美国CDC 1993年HIV感染分类系统和艾滋病诊断标准,所选病例均分属B2、B3和C2、C3等级。其中CD4淋巴细胞在50~200mm3者17例,200~300mm3者23例,300~400mm3者19例,400~499mm3者8例。中医学辨以虚劳(含由HIV引起的消瘦综合征)者17例,自汗8例,紫斑6例,痰饮、呕吐21例,咳喘15例。

  二、 观察方法及疗效标准

  1. 观察方法

  根据“五省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项目”评估标准,详细记录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及CD4值,同时记录并观察治疗前后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透等情况,做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

  2. 疗效标准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总积分下降>1/3,或CD4值升高≥30%或50mm3;改善:症状体征改善,积分下降<1/3,或CD4值升高<30%或50mm3;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积分无变化或升高,CD4值下降>30%或50 mm3。

  三、 治疗方法

  在原有口服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治疗措施基础上,予以中药辨证调治。

  1. 虚劳

  见形消神疲,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或食少纳呆,或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象虚弱。辨证为气虚弱,运化失司,治宜益气健补中。方选四君子汤加味或参苓白术散加味:党参15g,焦白术20g,茯苓15g,甘草6g,山药30g,莲肉15g,黄芪15g,当归12g,陈皮10g,炒苡仁20g,炮姜8g,扁豆15g,大枣5枚。

  2. 自汗

  见时有汗出,动则加重,遇劳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或腻,脉细弱。久病肺气虚,卫外不固,治宜健益气,培土生金,固表止汗,方选玉屏风散加味:生黄芪15g,生白术15g,防风10g,当归12g,陈皮10 g,潞党参15g,黄精15g,炙甘草10g,生龙牡各20g,浮小麦15g。随症加减,每获良效。

  3.紫斑

  见反复肌衄,时轻时重,经久不愈。伴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妇女见月经淋漓,非时而下,色淡质稀,舌质淡,脉细弱。气虚弱,气虚失摄,血溢于外,故见诸症。观察记录中2例女性患者即并见崩漏证。治宜健益气摄血,方选归脾汤加味:黄芪30g,炒白术15g,茯苓15g,龙眼肉10g,炒枣仁15g,潞党参15g,当归12g,甘草8g,香附8 g,地榆炭15g,血余炭10 g,白茅根为引。

  4. 痰饮、呕吐

  见心下痞闷,腹胀肠鸣,时有呕吐、痰涎清稀,饮食不慎可见反复,倦怠乏力,纳差,口渴少饮,或形体消瘦,或便溏,舌淡苔白滑腻,脉呈滑象或细弱。脾虚健运失常,水湿不化,聚而为痰饮。治宜健脾和胃,温中化饮,方选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党参15g,炒白术20g,甘草10g,炮干姜15g,吴茱萸15g,肉桂10g,姜半夏15g,陈皮10g,苍术10g,炒苡米20g,茯苓15g,枳实8g。

  5. 气虚咳喘

  见久咳不愈,气怯声低,遇劳则气促短气,面色少华,肢倦无力,形寒自汗,食少便溏,腹中气坠,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象濡弱或沉细弱。辨证为中气虚弱,脾肺同病,治宜补脾养肺,益气升陷,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30g,炙甘草10g,党参15g,当归12g,升麻10g,陈皮10g,炒白术15g,五味子15g,防风15g,肉桂10g,炮姜10g,细辛3g,大枣7枚。

  四、 治疗结果

  67例患者中共有效28例,好转31例,无效8例,总改善率88.0%,有效率41.8%,治疗前后相比有明显差异。

  治疗后积分及CD4值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症状体征积分改善优于CD4值变化情况。

  五、体会

  中医对艾滋病的认识目前尚未统一,但从其病情的发生发展所引起的证候学表现来看,一是正气始虚,免疫功能缺陷引起的非特异性症状;二是机体正气受到严重损害,免疫功能逐渐崩溃而出现的体质虚衰、高度消瘦、咳喘发热、顽固腹泻等脾肺肾虚损症状,故其治疗应以补益为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升清,主统血,脾气虚弱,失于健运,不能升清降浊;气血乏源,统摄无力,故可见临床诸症,因此健脾益气应是治疗艾滋病的基本大法之一。观察显示,本组患者虽症状、体症表现不一,但病理“本虚”则一,辨证均为脾虚失运,涉及脏腑气血功能。因此,从脾论治获效良好,充分体现了中医学治疗特色。

  艾滋病是机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现代中西医结合对胃肠道免疫功能的研究,也证实了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与脾失健运有密切关系。从观察中还发现,①应用中药治疗艾滋病无明显毒副作用,长期服用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完全与艾滋病病程漫长,需长期用药治疗的特点相适应。②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免疫功能与生存质量的提高,与CD4值提升不呈正相关,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