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经断前后,值“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的生理状况,发生肾气虚衰、阴阳失调的病理改变,即“肾虚为本”。在治疗上以益肾为主。统计1987年~2006年间80余篇相关论文,治法多种、研究渐深,如辨证论治、辨病立方及平衡状态辨治思路。这些丰富的治疗方法,预示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前景十分广阔。
一、 经典益肾法奠定了中医药治法的基础
在1964年修订的全国高等院校中医教材始有“经断前后诸证”病名,治以滋阴潜阳,提出应以补肾气、调冲任为主。以后各版《中医妇科学》均以“肾虚为本”论,列肾阴虚、肾阳虚、阴阳俱虚三型。肾阴虚拟滋肾养阴法,代表方剂为左归丸加减等;肾阳虚温肾扶阳,予右归丸加减等;阴阳俱虚,予二仙汤合二至丸加熟地等。
治疗经断前后诸证以益肾法,正是抓住了妇女的生理、病理特点的关键,益肾法奠定了治法的基础。近20年发表与肾有关论文56篇,占总论文数70%,传统益肾法居于优势,益肾法可称得上经典治疗大法。
归纳方剂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汤、还少丹、二至二仙汤、罗元恺教授更年1号丸(生地、首乌、女贞子、枸杞子、山药、鸡血藤、珍珠层粉、淫羊藿等)、更年2号丸(上方生地易熟地、加大淫羊藿量、加补骨脂等)等处方。多以六味、知柏地黄、二至、二仙等经典处方加减。
二、辨证分型仍为治疗常法
更年期综合征病情复杂多变,临床表现不一,因此,根据不同的证型予以相应的治疗仍须为治疗常法。但发表论文尚少。辨证分型法是比较好地反映疾病个性的诊治方法,比单纯以一基本方思路更为开阔,考虑更为全面。辨证分型法较好地体现了祖国医学辨证施治和整体观念的原则,应引起我们重视。
临床辨证分型一般分为肝肾阴虚、脾肾两虚、肾阴阳俱虚、心肾不交、肝郁气滞、心肝火旺、心脾两虚、痰瘀互结等。
1.肝肾阴虚
以六味地黄汤加减(加何首乌、旱莲草)、两地汤加减(黄连、白芍、麦冬、枣仁、地骨皮、生地、山药、龙胆草、钩藤、龙骨)、滋肾调肝汤(生地、元参、龟板、旱莲草、枸杞子、菊花、山萸肉、女贞子)、一贯煎、更年安汤(熟地、制首乌、枸杞子、山萸肉、女贞子、麦冬、百合、刺蒺藜、龟板、龙骨)等。
2.脾肾两虚
以固本汤(黄芪、党参、白术、五味子、山药、熟地、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桂附理中汤等。
3.肾阴阳俱虚
以滋肾助阳饮(人参、黄芪、鹿角胶、五味子、巴戟天 、锁阳、仙灵脾、仙茅、山萸肉、菟丝子、桑葚子、肉苁蓉、肉桂)、二仙汤(仙灵脾、仙茅、巴戟天、当归、盐知母、盐黄柏)、更年2号丸(方见前)等。
4.心肾不交
以加味交泰丸、黄连阿胶汤合天王补心丹等。
5.肝郁气滞
以逍遥散加减等。
6.心肝火旺
以清心平肝法,药用黄连、麦冬、白芍、白薇、丹参、枣仁、龙骨等。
7.心脾两虚
以归脾汤加减等。
8.痰瘀互结
以血府逐瘀汤、温胆汤等。
此外,对绝经期出现心血管反应者有辨证分型为心气血虚型、心脾两虚型、心肾阴虚型、心血瘀阻型、痰热扰心型等。
三、 辨脏腑立方
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由于医生的经验及患病群体诸因素不同,往往将某些处方确定为基本方并加减运用于实践,这些经过反复观察得出的经验总结是十分珍贵的,作为读者应博览深思,有所体悟。
1.从肝肾论治
立法之理系宗“乙癸同源”、“肝肾同治”的原则,方剂有滋补肾阴、涵养肝阴、疏调肝气之功。具体如下:滋水清肝饮、滋肾清肝汤(生地、泽泻、白芍、山药、山萸肉、枸杞子、枣仁、丹皮、栀子、茯苓、当归、柴胡、炙甘草)等7首处方。
2.从心肾论治
立法之理,即“坎离既济,阴阳协和”心肾这种既济、协和的气化活动对维持人体正常机能起到非常重要作用。代表方剂如:更年1号合剂(生地、女贞子、墨旱莲、炒枣仁、朱茯苓、煅紫贝齿、莲子心、合欢皮、钩藤、紫草),适于阴虚火旺及偏阴虚证。更年2号合剂(黄芪、党参、炒枣仁、仙灵脾、仙茅、连皮茯苓、川断、合欢皮、莲心等)。更年1号新方(淮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钩藤、紫贝齿、莲子心)。六味地黄汤合生脉饮加减。甘麦二仙汤。天王补心丹加减。柏子养心丸加味。有“坎离互济法”报道(药用:黄连、肉桂、知母、茯苓、当归、远志、枣仁、炙甘草),滋阴降火、温补脾肾、寒热并用、坎离互济。
3.从肝论治
立法之理为妇女肝为先天、肝体阴用阳、具有刚柔曲直之性、能斡旋敷布一身之阴阳气血之功等诸多论述。
临床报道方剂如下:逍遥散加味(柴胡、炙甘草、僵蚕、当归、合欢皮、白芍、茯神、白术、薄荷、夜交藤、生龙骨、生牡蛎、姜黄)治疗更年期失眠者。对肝血不足可以甘麦大枣汤加味,肝郁血虚以逍遥散加味,肝肾阴虚以两地汤等加味。
4.从脾论治
代表方剂如:健脾升清饮(炒党参、生黄芪、炒白术、全当归、茯苓、炙升麻、制首乌、五味子、柴胡、北秫米、木香、枣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