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对婴幼儿普遍易感。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疾控专家建议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
手足口病
之所以近年来出现较为密集地暴发流行,与它的高度传染性有关。不过,感染手足口病通常并不严重,鉴于这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例在经过简单的对症处理后,在7天内就可以自愈。只有个别病例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干脑炎、心脏衰竭、肺水肿、肺出血等,甚至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
的发生主要集中在1~3岁的儿童中。“这是因为,1岁前的婴儿可以从母乳中获得一定的免疫力,而三四岁以上的儿童自身的免疫力也会明显提高,只有在1~3岁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免疫力的”低谷”,最容易被感染。”专家介绍,夏秋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时期,人群普遍易感染,各年龄组均可感染该病,然而学龄前儿童是最主要的发病对象,流行也多半在婴幼儿集聚的幼托机构场所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其实成年人也会感染手足口病,只不过因为抵抗力强,成年人多数为隐性感染,不会出现症状,一般也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手足口病患儿
临床具有“四不”特征
龚四堂指出,手足口病患儿多数是突然起病,开始时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潜伏期一般有3~7天,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细心的家长可以发现,患病初期患儿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孩子总流口水,而且不喜进食。张开小嘴一看,在舌、两颊部或唇齿侧可以发现早期出现的口腔黏膜疹,开始是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在孩子的手、足部位也会发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则是豆状凸起,内有混浊液体,不痛不痒,愈合后不留痕迹。
手足口病
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当患者出现高烧不退、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又查不出其他原因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如果还伴有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躁、睡眠不稳等,需要考虑无菌性脑膜炎的可能。合并有中枢性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手脚长“红点”
并非就是手足口病
近日,不少家长一看见孩子手臂、腿部长出“红点点”就紧张得不得了,怀疑孩子可能得了手足口病,赶紧到医院求医。但从儿童医院收治的类似病例来看,相当一部分人四肢的红点只是被蚊虫叮咬所致,或者仅仅是出水痘而已。
对此,张锡宝强调,“手足口病的红疹是水疱,而蚊子叮咬后出现的则是丘疹。”而作为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皮肤上所出的红疹还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
首先,是红疹所出现的部位。手足口病的红疹顾名思义一定是长在手、足和口上的,而且这些部位的红疹几乎是同一时间出现的。“手足口病的红疹不会光出现在四肢上,患儿的舌下、口腔黏膜、咽喉部都会出现类似症状,而水痘则主要出现在患儿的脸上。”
其次,手足口病的红疹是一些薄壁的水疱,而幼儿出水痘时所长的水疱壁则相对较厚。
第三,手足口病的水疱一般有米粒或绿豆样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红晕,无明显瘙痒感。
手足口病
主要通过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
传染途径
主要集中在1~3岁的儿童中。
勤洗手、常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
1.持续高烧不退;
2.出现四肢末端发凉、发紫、皮肤花纹等;
3.呼吸、心率增快,节律不齐;
4.精神差、面色苍白、反应淡漠、烦躁不安、呕吐、肢体抖动、抽搐等。
了解更多儿科知识,请进入儿童疾病!
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进入育儿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