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疾病:小儿中毒性痢疾容易被误诊

儿科疾病 adminlele 3年前 (2022-04-15) 276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中毒性痢疾很凶险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菌痢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大多发生在夏季,主要是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通过被污染了的水、食物和手而传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病从口入”。

  婴幼儿及学龄前的宝贝,由于身体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肠道抵抗力较弱,家长照料及饮食上稍有疏忽,就很容易发病。

  林甦医生说,在沿海地区,这种疾病最常见的传染途径是食用变质或者未煮熟、煮透的海产品引起的。

  由于菌痢主要是经口感染,所有预防的重点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针对水、食物、粪便、脏手和防苍蝇进行预防;要让宝宝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保持手的卫生。

  如果孩子一旦得了菌痢,需要马上去医院采取抗生素进行正规治疗,如果病情较重需要住院,同时采取其他相应护理措施,如果孩子的体温过高,按照医嘱给予恰当的退热措施。在急性期进食容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待病情好转后改半流质饮食,切不可过早进食高营养食品。

  注意保持臀部卫生。由于腹泻患儿排便次数增多,更需要精心护理臀部,每次便后都应该用湿纸巾擦拭肛门及臀部,然后再用清水进行清洗。

  做好隔离防护。最好把患儿放在单独的房间里,与其他人进行隔离,做到餐具单独使用,并煮沸消毒,其他生活用品也应与家人分开使用,也要勤消毒。

  特别提醒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中毒性痢疾”症状与常规的痢疾不同,没有像通常痢疾出现腹痛、脓血便等症状,而是在疾病初期就发高烧、抽筋,而且起病很急,因此容易被误诊为脑膜炎等疾病而贻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如果小儿出现这些症状前,有食用过变质食物或者不洁食物的,就要考虑是否患上细菌性痢疾。一定要争分夺秒地送到医院诊治。

  夏天别让孩子接触宠物

  夏季是各种疾病的高发季节,而小孩子更是易感人群。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呢?林甦医生提了如下建议。

  合理的营养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至关重要,所以瘦肉、牛奶、蛋类等要及时补充。但食物应多样化搭配,以免养成偏食的习惯,影响发育,致使营养不良,切忌乱服“补药”、“保健药”造成不应有的不良后果。

  多饮白开水,少喝饮料。饮料糖分多容易导致孩子肥胖。也不要多吃冷饮,因为吃多冷饮,会降低肠道消化功能。夏季气候炎热,要少吃温补的东西,一些温热的水果也要少吃,如龙眼、荔枝、红毛丹等,多吃西瓜、绿豆、薏米等相对清淡的食物。

  随着天气逐渐炎热,许多家庭开始使用空调。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不要24小时都呆在空调房间里,因为空气不流通很容易致病。此外,如果从室外很热的地方进入空调房间或者乘坐空调车,一定要加穿衣服,否则温差太大,毛孔收缩,暑气排不出去,体温调节功能就会产生紊乱而致病。

  特别提醒

  家里有养宠物的,在夏天最好不要让孩子过多接触或者逗弄宠物。因为夏季孩子衣着单薄,过多与宠物接触,很可能会沾染上宠物身上的寄生虫、毛发等,引起传染病或者过敏。也容易被宠物抓伤、咬伤。如果被宠物狗等咬了,还得去医院打狂犬疫苗。

  婴儿湿疹严重 别接种疫苗

  婴儿湿疹也是常见的小儿病。俗称“奶癣”,医学上称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这种病病因复杂,当婴儿受到衣物的摩擦,进食某些致敏食物,或使用碱性较强的洗浴剂洗皮肤时就会发病。但在福州,临床发现,婴儿出现这个疾病很大的原因是太早吃海鲜,或者母亲在怀孕期间摄入过多海鲜有关。

  婴儿多在出生后1~2个月开始出疹,湿疹多长在面颊、颧部、眉间和额头,严重时四肢躯干都会出现。无论哪种湿疹,都有剧烈的瘙痒,因此,小儿常常烦躁和哭闹不安,影响食欲和睡眠。如果过分抓挠还会引起皮肤感染和局部淋巴结肿大,这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若无继发感染,湿疹没有什么危险,但由于症状时轻时重,常常复发,父母常十分担心,其实婴儿湿疹大多数可自愈,因此,家长对婴儿湿疹不必过度紧张,只要学会如何进行家庭护理,帮助患儿度过这段时期即可。

  尽量查找和避免接触过敏原,首先观察小儿是不是食物过敏,观察母乳喂养时母亲吃鱼、虾、蟹等动物食品后婴儿湿疹会不会加重,如果是,则要尽量避免食用这些食品。

  对于患上湿疹的婴儿,不要用有刺激性的洗浴液,不用各类化妆品、香水,如果孩子出汗,更要及时洗澡、换衣服。衣服要穿柔软、吸汗的棉质衣物。

  如果是症状比较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外涂药。

  特别提醒

  婴儿湿疹的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家长切不可滥用抗生素,不要随便使用单方、偏方。湿疹发病期间不要做卡介苗或其他预防接种。

  专家简介:林甦

  省第二人民医院小儿科主任医师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