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飞聪明活泼,是爷爷奶奶的“开心果”。1月2日,飞飞突然发烧到39.8℃。那几天正值感冒流行,爷爷奶奶以为飞飞感冒了,赶紧把他送到县医院。医院按感冒给飞飞治疗,可一个星期过去了,飞飞高烧一直不退,爷爷奶奶连夜驱车带他到北京求治。医生给小飞飞做了认真检查,诊断为川崎病。
川崎病是由日本川崎医生于1976年首先报告的一种小儿疾病。该病的病症主要表现在皮肤、黏膜和淋巴结,故又称做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不是常见病,但近年有增多的趋势。川崎病虽然叫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但实质上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可侵犯心脏、肾脏、消化道等内脏器官,甚至还会侵犯大脑。川崎病不遗传、不传染,目前没有什么好的预防办法。
●高烧持续不退
川崎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冬季。其首发症状是发烧,身上伴发有红点,所以常常会被误诊为感冒、麻疹或猩红热。但川崎病在症状上同感冒是有区别的,不像感冒那样咳嗽、打喷嚏、流鼻涕。一般的感冒发烧3天后症状就会缓解,体温也开始下降,但川崎病持续高烧,体温在38℃~39℃之间,发烧可持续5天以上。川崎病发烧两天左右时,全身会出现各种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疹,嘴唇发干而有裂纹,口中黏膜发红,舌头上长出红色的小疙瘩,十分像新鲜杨梅的“刺”,称杨梅舌。两眼充血、发红,手脚关节发硬、肿胀,指(趾)处可见红斑,体温下降后,手脚尤其接近指(趾)甲部位的皮肤会有片状脱皮。颈部双侧和颌下淋巴结肿大。在感冒的高发期,如果孩子发烧,特别是持续高烧不退或有上述症状,家长不要以为只是一般的感冒,自己随便给孩子吃些抗感冒的药,要考虑可能是川崎病,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诊治。
●真正的危险在脏器损害
川崎病对儿童的危害并不在于发烧、出皮疹以及淋巴结肿大等外在症状,而在于对心脏等脏器的危害。部分川崎病患儿可并发心、脑、肝、肺、肾等多脏器损害,其中心血管损害最为突出,大多发生于发病后2~3周,可持续数月到数年。川崎病并发心血管损害的类型包括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等。动脉瘤可单发或多发,大多可于1~2年消退;但局部管壁的纤维化可促使内膜增生,导致冠状动脉不能有效扩张。严重者可形成血栓、管腔狭窄闭塞乃至心肌梗死,还可导致严重的心脏缺血症状或发展成缺血性心脏病,这是川崎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有资料显示,如治疗不及时,25%~35%的川崎病患儿心脏会受到影响。所以一旦疑为川崎病,应尽早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川崎病的首次治疗一定要彻底,不要以为孩子退了烧就没事了,尤其要注意心脏、肝脏的保护,密切关注孩子的心脏变化以及血小板等生化指标。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余素明(张献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