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茜草
- 【英文名】:
- RADIX RUBIAE
- 【拼音】:
- Qiàn Cǎo
- 【别名】:
- 茹藘、茹卢本、茅蒐、藘茹、蒐、茜根、蒨草、地血、牛蔓、芦茹、血见愁、过山龙、地苏木、活血丹、红龙须根、沙茜秧根、五爪龙、满江红、九龙根、红棵子根、拉拉秧子根、小活血龙、土丹参、四方红根子、红茜根、入骨丹、红内消
- 【药材类别】:
- 根茎类
- 【性味】:
- 苦;寒
- 【归经】:
- 肝;心;肾;脾;胃;心包经
- 【产地和分布】:
- 生于山坡岩石旁或沟边草丛中。生于山坡路旁、沟沿、田边、灌丛及林缘。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主产安徽、河北、陕西、河南、山东。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攀援草本。茎四棱形,有的沿棱有倒刺。叶4片轮生,其中1对较大而具长柄,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6cm或更长,宽1~3cm或更宽;叶缘和背脉有源小倒刺。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萼齿不明显,花冠绿色或白色,5裂,有缘毛。果肉质,小形,熟时紫黑色。花果期9~10月。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或浸酒。
- 【注意事项】:
- 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慎服。
1.《本草经集注》:畏鼠姑。
2.《本草蒙签》:勿犯铜铁。
3.《本草经疏》:病人虽见血症,若加泄泻、饮食不进者,勿服。
4.《本草正》:气虚不摄血及脾寒者勿用。
5.《本草汇言》:精虚血少者,脾虚胃弱者,阴虚火胜者,俱禁用之。
6.《本草从新》:无瘀滞者忌投。
7.《本草求真》:血虚发热者忌用。
- 【茜草的功效与作用】:
- 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黄疸;疮痈;痔肿。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 【附方】:
- 1.治吐血燥渴。《圣济总录》:用茜根、雄黑豆祛皮,炙甘草等份,研末,井水糊丸如弹子大,每次温水化服一丸。
2.黑髭乌发茜草500克,生地黄1500克取汁,用水五大碗,煎茜草绞汁,将渣再煎三次,用汁同地黄汁微火煎成膏,瓶装;每日空腹温酒服半匙,一月髭发如黑漆,忌萝卜,五辛。
3.鼻血不止《本事方》:茜根、艾叶各50克,乌梅肉15克,研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乌梅汤送服五十丸。
4.五十岁行经《唐药经验方》:妇人五十后,经水不止,作败血论。用茜根,又名过山姜50克,阿胶、侧柏叶、炙黄芩各25克,生地黄50克,小儿胎发一团烧灰,分作六剂,每剂用水一盏半,煎七分,入发灰服。
5.十灰散(《十药神书》)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咳血、咯血、吐血,血色鲜红,舌红,脉数。大蓟、消极、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9—15g。温水调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食后服下。方中茜草活血化淤,使凉血止血而无留淤之患,为臣药。
6.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妇女血崩及月经过多,色淡质稀,心悸气短,舌淡,脉虚大或细弱。炒白术30g,生黄芪18g,煅龙骨、 煅牡蛎各24g(先煎),山茱萸24g,白芍12g,海螵蛸12g,茜草10g,棕榈炭6g,五倍子(研末冲)1.5g。水煎服。方中茜草活血化瘀,为佐药。
(本文由酷健康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