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宝宝进入“第一反抗期”,细心的爸爸妈妈会发现,宝宝的恐惧情绪也逐渐显露出来,而且越来越明显。他变得十分胆小,一惊一乍,害怕黑暗,害怕陌生的物体,害怕动物等。每每这个时候,他会跑到爸爸妈妈身边寻求保护。这种行为与他平时倔头倔脑的反叛,反差实在太大。
世界如此奇妙,每个事物都有它的因果关系。处于“反抗期”的宝宝要求独立,向往单独行动,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自然也增加了。于是,宝宝会本能地对陌生事物、黑暗等可能含有危险因素的情境表现出害怕。这种伴随反抗行为出现的恐惧情绪,其实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这个时期宝宝惧怕的事物,通常和他个人的安全有关:
自然现象:突然的噪声,火,水(游泳时害怕下水),黑暗。
身体状态:痛(打针),身体突然失去支持(坠落),突然移动(滑滑梯)。
周围环境:陌生人,陌生动物,想象出来的怪兽。
爸妈应对策略
提供安全依恋
宝宝和爸爸妈妈之间具有一种由亲情联系起来的心理关系,亲人自然而然成为宝宝寻求保护的首选目标。当宝宝感到害怕和恐惧的时候,他自然要到爸爸妈妈这里来寻求保护。这时候,爸爸妈妈的接纳和敏感,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及时给予宝宝帮助。一个微笑、一个爱抚就可以安慰宝宝。不要以大人的心理和认识水平来衡量2岁宝宝,认为这是小孩子微不足道的事情而疏忽大意、漠不关心。只有敏感细心的爸爸妈妈才能真正成为宝宝的“安全港湾”。
忽略恐惧表现
当宝宝寻求帮助时,大人不要训斥他胆小,但也不要为了安慰他而夸大事件的严重性,强化宝宝的恐惧,否则容易让宝宝把负面情绪和事件永久性地联系起来。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关注的重点是马上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淡化他的恐惧情绪。对于宝宝恐惧的“糗样”最好“假装”视而不见。
||| 帮助宝宝正确认识事物
等宝宝的情绪完全稳定下来后,爸爸妈妈可以陪着宝宝一起去认识一下让他恐惧的事物,帮助他正确认识。随着对事物的了解和加深认识,宝宝自然就会减低恐惧的程度,或者不再害怕。面对宝宝的恐惧,不要急躁,不要生气——给他一个安慰,陪着宝宝慢慢探索世界是最好的办法。
特别提醒:
“第一反抗期”宝宝的恐惧情绪虽是负面情绪,但对宝宝的安全却具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而且这种恐惧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退,爸爸妈妈不用太担心。
网络编辑:笃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