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长失去威信的六种行为 v9 r f’ W: _’ h
– v! k” P d! m% l. R2 g
一是溺爱。家长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不仅导致孩子的依赖性,而且易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养成自私贪心的恶习。 “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这些“家教秘诀”在中国的家庭中很常见。有专家认为,过分溺爱和过分严厉已经成为中国式家教的两大通病…… 0 U4 x& _* i; v* E; S: Y
3 O” m- O# r* E6 t9 _; w- y
溺爱:孩子是心肝 ! Q; \6 F$ B& z4 m! W/ D
在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以后,很多家庭里都是独生子女,于是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 L$ x1 o! z9 A( m7 [# R
陈灿是重庆巴蜀中学的学生,她可是家里的“心肝宝贝”。由于家不在重庆市区,她便在学校住宿。陈灿的家离她所在的学校大概有两个小时的车程,这么远的路也丝毫没能挡住家长对孩子的爱。陈灿自己说,每隔两天,家里总会有人来学校看她,不但送吃送喝,还会把她在学校里换下的脏衣服带回家。她说:“有一次,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全都来学校看我,还给我买了一堆的零食和生活用品,差不多都够一个学期用的了。”陈灿的妈妈杨女士告诉记者:“孩子离家远,所以老担心她照顾不了自己。而且,我和他爸爸都是独子,所以双方老人都特别疼灿灿,生怕她吃一丁点儿的苦。”
事实上,类似陈灿这样的家庭并不在少数。最近,哈尔滨市妇女联合会通过一项问卷调查发现,“满足孩子一切要求”的娇惯想法让70%的家长对子女溺爱、护短、纵容。
该市妇联儿童部的焦鲁艺认为独生子女家庭让孩子成为全家的“中心”,全家人都围着“心肝”转,许多家长把全部爱心、过剩的精力、大量的资金倾注到孩子身上,然而这种爱的倾斜很容易变成溺爱,甚至于一种无形的枷锁。 6 v) `+ ?1 [+ D/ R
二是忍让。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生怕孩子不顺心,惟恐家庭里发生不愉快,于是对孩子无原则地让步,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 c% O4 G( Q) f* J$ i; B4 A4 j
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不会说话也可以交流。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和他说话,孩子需要不断的交流,会变得比较聪明,对爱有安全感……
三是收买。对孩子取得的进步或成绩,家长予以表扬或奖赏是应该的,但若以金钱作奖励,其结果常常会刺激孩子滋生惟利是图的思想,引发孩子产生不诚实的意念。
\7 F” j! W; W4 Z& f
有关专家建议,优秀的父母应该给孩子以下十大礼物:( ?/ E. `) b* v
. r( _. ~3 ?4 [” ^; H
1.爱:孩子都需要爱,他们对爱的需要远远胜于对玩具的需求。 8 E. h% J; W( |+ P
建议:与孩子道别时挥挥手;孩子回家时给他一个问候;轻轻地拍拍孩子的肩;临睡前给孩子一个吻…… $ q. O1 a: W. q: a
2.规则: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你应该教给他一些为人处事的规则,让他懂得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建议:使用严厉的但能被孩子理解的规则来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平心静气地告诉孩子:“不管你什么时候再犯这样的错误,我都会阻止你的,直到你自己改正为止。”
. \+ A* F8 \# v0 O( ~: n
3.以身作则:对孩子产生最重要影响的往往不是你的言语,而是你的行为,因为在孩子整个成长中,他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以父母为榜样。 6 R! \7 [; S5 _7 T9 f/ X
建议:时刻提醒自己,孩子正在看着自己,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 H7 B4 g6 _1 U9 F3 j0 H) ?
4.自尊:儿童的自尊是通过父母对他的尊重培养出来的。
建议:即使孩子的发展与你为他设计的目标不一致,或者他的表现令你难以理解,你也应该尊重他的个性。你要关心他,但不要什么都替他作主,而应该鼓励他独立思考,勇于探索,还要让他知道你在关注他。2 k’ j: \+ P X, u3 ~
3 O( p9 p( z8 `’ ]/ |
5.表扬、批评恰当:对孩子良好的行为给予称赞是重要的,但如果言过其实,反而有损孩子在自我评价方面的健康发展。相反,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则会破坏孩子的成就感。 2 B$ x3 M9 I3 J( @( y* u
建议:让孩子独立地去做一些事情,在他做完后说一声好,让孩子有成就感。
6.良好的健康习惯:父母注重身体、饮食卫生,无疑是在告诉孩子,照料好自己的身体很重要。
建议:让孩子定期去医院接受必要的体验,让孩子了解坏习惯对身体的危害。; I( d5 ]# n$ s {
7.多跟孩子在一起:即使工作再忙,你也要让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4 M+ q2 O8 W8 Q& }& D0 z( q
建议:每周和孩子一起计划一次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让孩子期盼这个时刻的到来,让他知道你非常乐意和他在一起。
! Y4 H9 q5 L9 G3 G
8.学习动力:要注重孩子内在学习动力的培养,切忌拔苗助长。对幼小的孩子来说,过大的压力会影响他内在学习动力的形成,影响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在幼儿期就开始指导孩子阅读;培养他对自然和周围环境的好奇心;经常倾听孩子的想法,和他一起讨论问题。
9.幽默感: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和孩子一起欢笑: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要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地看待事物。
建议:和孩子一起阅读幽默书籍,看喜剧电影;当孩子尝试幽默行为时,父母应表现出很欣赏的样子。 b) a3 _- u! R% s7 U# E* ?
10.伙伴关系:孩子需要和同龄或年龄稍大的孩子一起玩耍,你所要做的是适时给他们一些指导。 ; a# b* F’ C3 m# X
建议:不要总是让孩子关在家里做一些早已设计好的游戏,要鼓励他多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在自由自在的活动中,孩子才能更快地拓宽自己的视野,发展自己的能力。 % w1 j: c; R0 D2 ^
四是自夸。家长以自我夸耀来获得威信,这种威信往往不得久长,一旦孩子觉察到家长言过其实后,常常听不得家长的忠告和批评,反而有损家长威信的建立。
T+ w7 u; c3 ]2 q
家长最常犯的致命错误:
O! k8 g: @
⒈ 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养育了孩子就可以有资格主宰孩子的未来。 ) v$ n, J! S% l% t0 f’ V
⒉ 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产品,家长没有权利对孩子进行违背规律的改造。
⒊ 孩子不是家长证明自己身份的商品,家长没有资格把孩子当作向人炫耀的物品。
⒋ 爱孩子不只是为他提出怎样的目标与要求,更不是用未来竞争的残酷使他感受恐惧和焦虑。 8 V# x0 u’ Z5 \6 H9 H* V
⒌ 爱孩子就不要拿他和别的孩子去比较。别的孩子之所以好,是因为他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父母。 4 k& S$ K’ ~4 `) V
⒍ 在指责孩子的时候,先问自己:我做了什么? * p3 _4 Y/ T7 q1 s. V
⒎ 既然爱孩子,为什么不给他最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让他选择自己的生活? + d8 b0 q- h: f& Q
⒏ 不要以自己的心情好坏而影响对孩子的态度。 . S* n4 t. k: j W’ p7 {
⒐ 不要总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判断现在的世界,要知道世界在变,孩子才是引领未来的主角。
j* ~5 r) h2 d/ |! l
五是压制。家长对孩子粗暴专制,只准孩子服服帖帖,俯首听命。殊不知,这种威信,伤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使孩子缺少自尊,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恐惧心理。
. f8 H; H8 D ]1 f
“知心姐姐”卢勤对家长们说:“弱”妈妈教出“强”孩子
现代人流行这样的观点:“生子有面子,生女有福气”。但男孩子比女孩子更难培养。卢勤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她就有意识培养他的责任心。卢勤说,妈妈“弱”一点,儿子就会强;妈妈太能干,儿女往往变得无能。
卢勤的儿子上二年级的一天,卢勤下班回到家,儿子兴冲冲地端上一杯茶:“妈妈您喝茶。”茶已经凉了,卢勤的胃不好,但她还是一饮而尽说:“太好了,我正渴呢。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如果茶再热一点儿就更好了。”第二天下班,她享受到儿子沏的一杯热茶。
“知心姐姐”卢勤说,我们对孩子,给予了太多的批评,而非常吝啬表扬。作为父母,要大声告诉孩子“你真棒”。家庭教育不是上课,家长更需要学习。一个孩子长大要经受人们无数次地评价,不管别人说什么,父母的评价永远是基石。让孩子从小在赞誉中长大,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兴趣。 & s- b’ g7 G3 a2 h1 j
现在的孩子有“三大三小”: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住房的面积越来越大,心灵的容积越来越小;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动力越来越小。
现在的孩子普遍缺失成就感。迷恋网吧的孩子,他在学习上没有成就感。一位上网吧的孩子说:“爸妈看不上我,老师看不上我,反正我是没好了。但网上那么多人关心我,发一个帖子有那么多人回应我。打游戏,冲过一关我就觉得成功了,于是再冲一关……”
对孩子的鼓励,会让孩子产生无穷的前进力量。有个孩子三年级时,老师说他的字是“狗爬的”,他对练字一点都没兴趣,四年级时换了个老师,在他的作业本上,找了一个看得过去的字打了个圈,旁边写了个“好”,他很高兴,于是开始认真写字……还有一个学生,上课时每次都举手,老师叫他回答他又不会。老师问:“那你举什么手呀?”他说:“我就想表现积极,但是我就是不会。”“下次记住了,不会的举右手,会的举左手。”孩子记住了,后来老师挑他举左手的时候叫他回答,每次都回答正确,孩子举左手的次数越来越多……
让我们松松手,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我们静静心,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看到他更多的优点;让我们消消火,当孩子失败的时候,给予他更多的表扬。不经意间,你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已经懂事了,已经非常优秀了……
U
六是说教。一些家长惯于抓住一点,喋喋不休,好像孩子就真的一无是处。长此以往,孩子容易产生厌烦或不满情绪。# a4 t* K. p9 z6 a5 }! O
解决家长唠叨的五大策略:
c/ l’ v. X& F! Z
策略一:学会尊重孩子,正确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状态。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心理状态会不同程度地有所暴露。父母这时就要善于把平时对孩子的了解与他在谈话中的外部表现联系起来,细心观察孩子的神情、言语、注意力和习惯动作的变化等,从而正确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状态。
) F8 q. a6 ?% G- L 比如,谈话时孩子低头不语,往往是感到委屈或产生抵触等心理的表现,而抽抽答答则往往是孩子内心羞愧失衡的反映。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花季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尊心、独立意识开始增强,希望别人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自己,另一方面,他们的认识仍有很大的片面性,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容易冲动,对后果缺乏考虑,出了事又不知所措,表现出一定的孩子气。与他们谈话,父母就要考虑这些心理特点。当然,谈话时我们还应关注孩子的个性。个性傲慢的孩子常对谈话表示轻蔑;胆小怯弱的,又易心情紧张;心境不好时常沉默少言,或动则易怒;情绪兴奋时又常喜形于色,絮絮不休。父母必须对各种因素综合分析,准确地把握住孩子的真实心理状态。 – h ?8 b# k: v” C, M
% e” w. \% U! ?
策略二:学会交流。亲子教育专家张勤女士介绍说有一天下午,她突然被儿子的小学老师叫到学校。在老师的办公室里,老师当着儿子的面向她抱怨:你这个孩子是多么多地淘气……老师甚至使用了很多难听的字眼,而她一听,又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小男孩子嘛,淘一点很正常。事隔多年,她仍然觉得心痛:“当时我儿子就站在一旁,老师就那样数落他,孩子吓得缩在墙角一个劲儿地哭!一路走,孩子一路哭,任我怎么安慰也停不下来。突然间,她想到:老师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可是,连他们都不能百分百做到跟孩子顺利沟通,那么家长和孩子间的沟通,是否会出现更多问题?从此她开始潜心研究如何当一个好家长。家长是一个全新的角色。在我们有孩子之前,谁也没当过家长,也没有人教我们怎么当家长;而当我们刚学会怎样给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当家长时,孩子又升到了二年级,我们的经验又不够用了,这个过程是周而复始的。她说:“教育不是把水桶灌满,而是把火点燃。” 4 w8 x$ b3 b! `/ U- m
策略三:身教重于言教。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儿媳妇正给白发苍苍的婆母一边洗脚,一边谈笑。四五岁的小孙女注目看了片刻,也急忙去厨房端来半盆水:“妈妈,我也给你洗脚!”全家老少看了这个镜头,无不为之感动。小女孩的一个极为普通的动作,却显示了隐藏在儿童心目中的一个秘密:父母是孩子心中的偶像,学习的榜样。父母的行为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左右孩子将来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 M/ G2 {$ f6 K# P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时听到一些做父母的无奈的感叹,如今的孩子不知怎么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笔者以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问题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一位事业有成的母亲,女儿更可能会梦想自己是个成功的职业女性;如果父母嘴上说的天花乱坠,行动上却另是一套,孩子则从小“阳奉阴违”,只说不做;如果父母经常责骂甚至动手打孩子,孩子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伙伴,从而形成一个爱攻击的儿童;父母在家不孝敬老人,久而久之,孩子不但在家不尊敬长辈,到学校不尊敬老师;如果父母双方经常互相挑剔彼此的行为,“鸡蛋里面挑骨头”,孩子一定也是一个喜欢挑剔别人的人。不仅如此,若父母的行为令孩子骄傲,那么,孩子在模仿父母行为的同时,还会从中获得安全感;而一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感受到父母的行为令人生厌,那么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可就要大打折扣了。无论你的“言教”多么动听,都不会入耳。更可怕的是,在有不良行为父母的影响下,孩子会效仿父母的一些不良行为,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这样的孩子更可能出现反叛父母,离家出走,甚至参加违法犯罪集团等恶性行为。所以,父母一定要牢记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偶像身份,并努力扮演好自己的偶像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切记“身教胜于言教”的格言,少说多做,身教为先,言而有信。 Z, L5 `2 ?7 n v5 o0 L) N
7 v# U’ R, V5 P. j! T
策略四:营造学习型家庭氛围。创建一个学习型家庭,用知识武装两代人的头脑,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特别是改善家长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只有家长教育子女的素质提高了,掌握了现代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与方法,就不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在孩子最需要我们帮助和关心的时候,用最低级的语言,甚至是不道德的手段“对付”他们,伤害他们。
! g# v. C( ^
策略五:学会运用艺术语言。假如你一定要重复地说,那么就将唠叨的语气改为提醒。唠叨让人厌烦,易招致怒气,提醒的语气听起来则有帮助的意味,表示你和孩子站在一边。切实地为孩子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记得在晚餐前将你的房间清理干净。”这样的说法能给予你的孩子喘息的空间。对年纪较小的孩子,等到时间快到了,他却什么都还没做,才平静地说出处罚的方式,但是要用正面的说法。“等你洗完澡才可以看电视。”这种说法比较好,像“除非你洗好澡,否则不准看电视”这样的说法是不好的。和较年长的孩子讨论时,要协商制定罚则的约定,规则要清楚,然后微笑地走开。然后是关键的时刻,万一时间已经到了,可是工作还没做,那么只要遵照罚则即可,不需要再讨论,因为约定就是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