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逛超市对很多大人来说是件头疼的事情,小孩子天性爱吃爱玩,一进超市,兴奋得不知东南西北,吃的喝的玩的都要买。然而对本文作者来说,逛超市却是教育孩子的一个好方法。超市对大人来说只是购买生活用品的地方,对于孩子,它不仅是个看新鲜的地方,更是一个大学堂。在这里,孩子可以认知,可以探索,可以学到社会交往的很多规矩。
我儿子非常调皮,对什么东西都想去看一看、摸一摸。从儿子3岁起,周末去超市采购时,我就带上他一起。开始的时候,他看一样要一样,什么道理也听不进,不满足要求就大哭大闹,每次出门总是高兴而去,扫兴而归。后来我就跟儿子约法三章:如果只是去逛逛玩玩,那就只看不买,我明确地告诉孩子没带钱包,请他检查,因此他就是看中了什么也没用;如果是有目的的购物,那么除必需的用品外,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或两种零食,让他逐渐学着在名目繁多的商品中选择,在再三权衡中学会放弃、取舍;如购买出门郊游的食物,就由儿子自己做主买,当然买了不好吃,他也要吃,不好玩的,他也要玩,不能丢在一边。这样几次之后,他在买东西的时候就知道要慎重选择了。
记得一次他看到一盒巧克力,标价68元,于是迂回地问:“妈妈,这个巧克力很好吃吧?”我说:“这个太贵了,妈妈买不起。”儿子想了想,问:“妈妈,你为什么赚不到大钱呀?”妈妈说:“妈妈正努力呢。”儿子失望无比:“要是妈妈能赚到大钱就好了,这个巧克力就不用待在这里了。”有时候他会忘记和我的约法三章,这个时候我是不会让步的,一次放松,下次就难办了。
我还有意识地培养儿子的观察力。从最初的认识事物入手,比如这个地方是卖什么的,那个地方是卖什么的,并让他一一记住这些商品名。一段时间后,我对儿子提出了新的要求,让他观察这些商品的不同之处,比如在服装专区,我让儿子分辨出冬季服装和夏季服装有哪些不同,在生活用品、副食专区,食品和生活用品的区别在哪里。不久,我又想出新主意,如给超市某专区的商品分类,哪些是食品,哪些是生活用品,使儿子的观察从局部开始转向整体。
在超市,还能培养儿子与陌生人交往的能力,让他看大人们是怎么打招呼的,怎样向别人问价的,怎样买东西的,然后模仿别人问价、选商品、包装。刚开始,儿子向超市的导购员阿姨问价时有点不好意思,但随着时间长了,儿子就变得大方自然了,并开始有主见地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商品,并且还对这些商品的好与坏讲得头头是道:买上衣时要注意颜色和下衣搭配,甜食不能天天吃,这样会造成营养过于单一,甚至吸收不到营养。
随着儿子的长大,他不再满足于挑选物品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了,而是强烈要求自己购物。我就自己做了些卡片,在家里与孩子进行模拟超市的游戏。我和儿子轮流当收银员和顾客,儿子从中学习数字认知、配对以及简单的加减法等,这样就开始了数学游戏阶段。随着儿子逐渐成长和锻炼,他对逛超市逐渐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自己知道需要哪些物品,可以对超市管理人员礼貌地询问并请求帮助,可以从架上选购、在大人的帮助下查看保质期,最后自己提着篮子付款。
我身边很多年轻妈妈不爱带孩子去超市,超市的商品琳琅满目,孩子们常常经不起诱惑,看见喜欢的东西就往购物车里丢,不买就大哭、耍赖。我觉得,因噎废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如教会孩子逛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