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染上了坏习惯怎么办? -育儿宝典

母婴健康 adminlele 3年前 (2022-04-23) 335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丽丽4岁半,今年刚上中班,暑期回了老家。从老家回来后,妈妈总感觉丽丽学了许多坏习惯。晚餐前,丽丽一直在吃肉松,妈妈担心她吃了肉松,吃不下饭,就多说了丽丽几句。没想到丽丽居然对妈妈说“呸”,妈妈很吃惊。丽丽向妈妈说,我最喜欢打扮了,我要小孩的唇膏和指甲油。妈妈批评了丽丽,丽丽再次说:“我要打你!”这次,妈妈感到了震惊,这是原来绝对不会出现的。



  专家分析: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常常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学习,好奇和模仿是他的天性,分辨是非的能力不怎么完善,良好的、不良的模仿行为都可能出现。如果是隔代的相处,如爷爷和姥姥,一般对孙辈都会很宠爱,教养也很宽松。如果孩子习惯于一种教养方式,然后突然换了另外一种,她内心也会有矛盾困惑。



  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也是处在第一个“逆反期”,如另外的教养方式让她更舒服,她容易去抵抗原有的教养方式,然后有叛逆表现。



  宝宝如果一直跟父母一起生活的,离开父母一段这么长的时间,很可能在无意识中有分离焦虑,这是一种心理创伤,宝宝会因此而有一些坏脾气和异常表现。



专家支招:



  1、家长应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正确榜样。丽丽妈妈如果希望丽丽能讲礼貌,希望她不要关注于外貌打扮,那么丽丽妈妈平时也要注意语言上的温和有礼及自身的打扮要适当。



  2、对付孩子不良举止的有效方法是“冷处理”——不去关注她。不要去称赞她,如:“宝宝这么厉害,看到妈妈涂指甲油,不用教你也会涂了?”也不要去打骂她,当她的行为得不到回应,就容易失去了再做的热情。



  家长对宝宝言行举止的反应,是可以有强化作用或弱化作用。在强化作用下,宝宝就会有持续的表现。宝宝的行为得到父母的表扬或关注,他就会模仿得更起劲;如果模仿的举止得到惩罚,一样是对他行为的一种关注与强化。



  3、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引导孩子了解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孩子的辨别能力差,家长对某些行为要往良性的方向引导。如孩子要用化妆品时,告诉她,这是大人用的,宝宝在上台表演时可以用,或是长大了之后可以用。然后跟她讨论,除了化妆品,我们还可以怎样变得更美、更受人喜欢。宝宝穿的花裙子、自己扎的辫子也很漂亮,讲卫生、不挑食的宝宝也很美。然后当她不讲礼貌时,妈妈告诉她讲礼貌的宝宝是最受人喜欢的,他们不会说“呸”或要打人。不发火、好好说话的宝宝,别人就会觉得你很讲礼貌,就会喜欢你。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