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 宝宝不可当“宅童” -育儿宝典

母婴健康 adminlele 3年前 (2022-04-23) 222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近来,“宅男”、“宅女”之称频繁见于网络、报端,是指因沉浸于某种兴趣之中而长期足不出户的男孩、女孩或男女青年。在此,我们借该意,姑且将因天气寒冷而被父母“闷”在家中的婴幼儿宝宝称为“宅童”。



 
 
  我们想告诫各位家长的是,于健康而言,长期“足不出户”是不可取的,特别是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宝宝们,在寒冷的冬天更应勇敢地走出家门,经受“冷”的洗礼,才能锻炼出强健的体魄。


  


冬天的空气,寒冷而清新,让宝宝进行“冷空气浴”实在是一项快捷、经济又大有益处的健身方法,家长们不妨一试。
 


冷空气浴让宝宝拥有健康的身体


 


  有意识地置身于一定的冷空气中,便称为冷空气浴。


 


  接受寒冷空气对人体的刺激会给人体带来诸多益处:


 


  1、利用空气和皮肤温度之间的差异刺激,加强体温中枢的调节活动,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血流量及汗腺分泌,提高肌肉的兴奋性与收缩能力。


 


  2、经外界冷空气刺激,人体内脏温度相应升高,血液循环增加,能有效改善各脏器的功能状况。


 


  3、宝宝通过与室外新鲜空气的充分接触,可提高对空气中温度与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4、新鲜空气可活跃宝宝的机体组织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5、能使宝宝的呼吸变得慢而深,增强呼吸功能,减少呼吸道疾病。


 


  6、空气中负离子可对大脑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使宝宝精神舒畅,从而改善食欲和睡眠状况。


 



    了解宝宝、帮助宝宝、锻炼宝宝


 


  ▲了解宝宝宝对温度的感觉:


 


  平均温度20℃~22℃;低温14℃~20℃;寒冷7℃~14℃;较温22℃~27℃;热27℃~30℃。


 


    ▲掌握宝宝进行冷空气浴的程序


 


  宝宝从出生后的第二个月就可以到户外进行冷空气浴了,不论是怀抱、车推,还是练爬行、走路,抑或是在睡眠,都可进行冷空气浴锻炼,只是无论哪一种方式都要循序渐进,严格掌握好时间、地点、温度和宝宝的承受状况。


 


  ◇一般冷空气浴


  先从室内开始,开窗和门降温,从平均温度(不低于20℃)开始,每4~5天降1℃,一直降到15℃或12℃(婴儿不得低于15℃;幼儿不得低于12℃)。在宝宝适应了室内低温后,便可到户外进行,但户外温度要恰当掌握。无论在室内还是户外,时间从2~3分钟开始,逐步延长至1~2小时。


 


  ※温馨提示:


 


  ①深冬时可隔日出户1次;


 


  ②若宝宝身体不适、精神不佳时不要进行冷空气浴;


 


  ③室外气温过低,或寒风凛冽,不要在室外进行。


 


  ◇户外睡眠冷空气浴


 


  冬天让宝宝在户外睡眠会使许多家长咂舌,其实,由于冷空气的刺激,宝宝会睡得更快,睡得更熟,睡得更深长。当然,宝宝户外睡眠只是白天在院子里睡眠,时间、温度等事宜是需要严格把关的。


 


  时间——宝宝冬季户外睡眠的时间是上午11~12点,下午1~3点。


 


  出门前的准备——根据室外气温选用适应被褥,将孩子包裹好,脸上抹点润肤油,鼻子要通畅。铺外边床的褥子要在宝宝出门时一起拿出铺上,若早铺会冻凉,宝宝的体温暖不过来就会冻病。


 


  户外睡眠时的护理——宝宝睡眠时身边始终要有人照管,随时观察宝宝的睡眠状况和气候变化。


 


  ※ 温馨提示:


 


  ①宝宝生病期间不可户外睡眠;


 


  ②宝宝睡觉过程中若出现起风、下雪等状况立即抱回房间;


 


  ③在户外睡眠之前可先训练开窗睡眠。


 


    专家倡导宝宝“三浴”健身法


 


  “空气浴”——让宝宝的皮肤大面积暴露在空气中,利用外界气温和体表温度之间的差异引起的刺激作用锻炼身体。可先在室内开窗配合婴儿抚触操进行,室温不低于20℃,宝宝开始可穿衣(去尿布),随着外界气温升高,逐渐减少衣服直至穿短裤。当宝宝较能适应时,在室外温度20℃以上且无强风时,可移至室外进行。


 


  “日光浴”——日光中的红外线能扩张皮肤血管,紫外线可杀菌并有助于预防佝偻病。室外气温适宜时,应尽量让宝宝多晒太阳。春秋季可直接接触阳光,夏天可接受散射或反射阳光,从3分钟至5分钟增至半小时。注意不要让阳光直射宝宝的眼睛,但要尽量多暴露皮肤。


 


  “水浴”——水的热传导能力比空气高30倍左右,对体温调节有更大的作用。水温以35℃、36℃为宜。浸浴时,宝宝在浴盆里取半卧位,可用水冲洗其躯干和四肢,水量应不超过其锁骨,每次浸浴不超过5分钟。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