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名:家家
年纪:3周岁了
性格:理性、好强
爱好:汽车。家里所有的玩具都是车。从小摩托车到小轿车、小火车,甚至各种小工具车应有尽有。走在街上,他一眼就能辨认出不同的汽车品牌。
特长:方向感强。小家家的方向感特别强,即使是在高架桥上,他也可以很清楚地辨认出家的方向。有时候,回家时已经是晚上了,街道上已经暗下来,但他还是能很正确地指出家的方向。
如何让孩子拥有较好的方向感?
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让很多父母感慨不已:一个孩子被人拐骗后,通过不断背诵爸妈的手机号码、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而令自己不被卖出,后来又故意引起警察的注意,并且最后终于获救。
这个聪明的孩子让人们想到: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除了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知识,除了让孩子去学钢琴或上其它兴趣班,是不是也应该让孩子有自我保护的能力?甚至我们还可以说,这些能力可能比学会一首钢琴曲还要重要。
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包括很多方面。对于婴幼儿来说,最基本的还是认知家的方向,因此,我们需要让孩子从小认识他所生活的环境,他的家的位置,要培养他的方向感。
劳先生说,家里的大人从小都很注意引导孩子,让孩子记得家庭的周围环境。为什么会这样做?最初的想法是希望他能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如果他能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那会增加一些安全系数;而让他有较好的方向感,也可以减少一些迷路的机会。
后来,孩子渐渐长大了,做爸爸的发现,如果引导孩子注意周边的环境,他还可以对周围的一切产生兴趣,会引起他的思考和辨别,这样,孩子才不会总是沉迷在手中的小玩具,而转为将注意力投入到身边的世界之中。
劳先生的经验是:不要小看孩子的智慧,在很多时候,你以为他不一定知道各种地名的意义,更不一定拥有方向感,但其实他们永远都在学习中。
经验之谈
第一点 从小知道家里的地址
小家家住在光大花园。从他刚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开始(那时候才一岁多一点),家里人会反复告诉家家:自己家住的地方叫什么名字,并且反复让他重复这个地名。虽然孩子不一定明白这个地方的意思,并且他当时的发音还不大清楚,但很快就学会回答这个问题:“你住在哪里啊?”对于当时的他来说,回答这一问题几乎就是条件反射,但父母认为,也许某一个时候这种回答会帮上很多忙。
现在,小家家可以清楚地说出自己家的地址,包括楼层和门牌号码,他还知道,外公家在洲头咀,爷爷家在东山区,甚至连伯父家的地址,他摸摸脑袋就想起来了。
第二点 把目的地告诉他
每次带家家外出,爸爸不会简单地对孩子说:“今天带你出街街了。”他觉得这样是远远不够的。一般来说,爸爸会将目的地的地名告诉孩子,例如说:今天我们要去北京路了,或者要去某一个大商场了。
去到目的地,还会再提醒家家这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物等,引起他的注意。回家后再重复一下,孩子会慢慢学会认识一个地方。
家家对周围的环境也很感兴趣,每次外出,都会很主动地问起:这是什么路、什么街,这幢楼是什么?劳先生总是耐心地解释。父亲认为,对孩子要很耐心,如果觉得说了孩子也不懂,那就难以保证他对外界的兴趣了。
第三点 留意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是孩子认识周围世界的工具。家家喜欢各种汽车,于是劳先生也因势利导,帮他认识各种公共汽车路线和公共交通。例如要去某一个地方,除了告诉孩子目的地的地名之外,还会说要乘坐某种交通工具,例如地铁一号线、二号线,或者某一路公共汽车。在上车之前,先跟孩子讲一下,上车后,再和孩子强调一次,回家后还可以再问一问。在公共汽车上,每到一个地方,还可以向孩子解释,几次之后,孩子就会记得一些简单的交通路线了。和家家一起走到楼下,他就会告诉我们:往右边走可以去坐哪一路公共汽车。
家家的外婆家在洲头咀,在那里还可以乘坐渡轮,现在家家最喜欢的公共交通工具就是渡轮。
第四点 学着看看地图
最近,伯父带家家到珠江公园玩,看着家家好奇地盯着公园门口的地图,伯父还很有耐心地教家家看地图。让孩子明白,地图是一种什么东西,有什么作用,地图上的方向是什么样的。
当然,孩子现在肯定还不能学会看地图,但他可以大概地感知地图的作用,知道地图上有方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