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教难请试试“暗示”教育 -育儿宝典

母婴健康 adminlele 2年前 (2022-04-23) 175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家长爱孩子,可很多时候,却把自己定位为孩子的权威,甚至用命令的口吻强制孩子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用冗长的道理来说教,甚至极不耐烦地指责孩子这不行那不对。以为这样,孩子就会改变,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特别是对待幼儿教育,父母的管教更要讲究方式方法,只是一味的说教会激起孩子本能的叛逆和反抗。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暗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暗示是指通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家长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环境、行为榜样等手段和方法,给孩子积极的暗示,使孩子受到正面的影响和激励,不知不觉地接受所示意的观点、意见。从而得到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快乐成长的动力。



  语言暗示:



  婷婷是个性格温顺的孩子,说起话来细声细语,模样更是惹人喜欢。可她做起事来慢吞吞,吃饭慢,走路慢,写字画画都比其他小朋友慢半拍。尤其是早晨起床,没有半小时,这个“小磨蹭”就穿不好衣服。妈妈的耐心都让她给“磨”没了,常常对她不耐烦地大吼:“你快点好不好?没见过你这么慢的孩子”还跟外人诉苦:“这孩子慢得让我们真没辙”。



  其实,家长应尽量避免当着身旁的人批评和数落孩子,反而应给她鼓励性刺激:“我们家婷婷起床穿衣动作好快,她下次会比我们的动作还快呢……”往往言者“无意”,而听者有心。



  点评:



  “语言暗示”,就是不用言语直接表态,而是采取一种迂回的方法传递意思,用讲故事、打比喻、作比较等方法,促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朝着家长建议的方向发展。经常使用“你真棒”、“你真聪明”、“你可以做到”等语言暗示可以强化孩子的信心。


  行为暗示:



  龙龙爱热闹,每当家里来了客人,他就成了“人来疯”,上蹿下跳,兴奋得手舞足蹈。还抢水果吃,拉着客人跟他比试“武功”,让人啼笑皆非,让父母很尴尬。



  幼儿的自制力差,关键时候不“长”记性。哪怕你已经说明道理,制定规矩,还是应该给孩子明确的停止“疯”的提示,但这种提示不宜是打骂的强制手段。可以和孩子约定好的基础上,用咳嗽、眼神或是摇头等动作加以禁止孩子的“疯”劲。



  点评:



  用表情、动作等示意立场和态度,使孩子心领神会,在默契中体会大人行为所表达的“悄悄话”。皱眉是反感,微笑是喜欢,竖起的大姆指是赞许……用行为替代语言,有时更亲切,更具说服力,还能在公共场合维护孩子的自尊。



  环境暗示:



  花花喜欢小提琴,但自从报班后,她一直没开心过。不是说提琴班里谁的小提琴拉得特好,就是说老师批评她哪个音拉得不够准。她蔫蔫地得出结论,自己比别人笨。



  此时,家长应该从树立花花的信心和毅力出发。在花花的琴房墙壁上,贴两张花花平时最喜欢的偶像提琴家画图。在小书桌的玻璃板下面压着计划表,包括考级目标,还有大家作为听众的听琴评价:“好听,我们很陶醉”、“有小提琴家风范”、“坚持就是胜利”……



  点评:



  “环境暗示”是指能通过人为设置的环境有意识地加强意思表达,针对性的氛围可以有效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此地无生胜有声”,这种微妙的暗示温和而令人不抗拒,从而起到激励的效果,让孩子朝进步的方向努力。



  暗示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对于培养幼儿的性格、意志品质、生活习惯、学习成长方面至关重要。暗示必须是积极的,正面的,父母对孩子进行暗示时,还必须注意性别、年龄、个性特点以及当时的具体情况等因素,这样暗示才能产生预期效应。爱孩子,不妨善用“暗示”,一句夸张的赞叹,一个提醒的眼神,一抹会心的微笑,一个热情的拥抱……都会在他们纯洁无瑕的心灵催生出快乐成长的花朵。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