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故事回答“我从哪里来”-育儿宝典

母婴健康 adminlele 3年前 (2022-04-23) 305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本文重点:“我从哪里来?”这样的问题,几乎每个妈妈都会被问到。针对我们这样一个含蓄、内敛的民族,给小孩子讲生命科学知识,是否需要有所避讳呢?对宝宝如何性教育,我们该怎么办?5岁的壮壮最近总是缠着妈妈问:&l

  “我从哪里来?”这样的问题,几乎每个妈妈都会被问到。针对我们这样一个含蓄、内敛的民族, 给小孩子讲生命科学知识,是否需要有所避讳呢?对宝宝如何性教育,我们该怎么办?

  5 岁的壮壮最近总是缠着妈妈问:“妈妈,我是从哪来的?”

  “等你以后长大了就会知道的。”

  “可我现在就想知道嘛……”

  看着不依不饶的壮壮,妈妈着实犯了难,怎么告诉他呢?

  需要回避吗?

  实际上,“我从哪来”,“我是谁生的”这些问题,一直是孩子们极关心的问题。但大人们总觉得难以启齿,因此经常采取回避的态度。

  西方童话故事中告诉孩子们“小孩儿是鹈鹕用嘴衔着从温暖的国度里带回来的”;而含蓄的中国人却将同样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简单,“你是树杈中长出来的”或“路边捡回来的”等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各种各样的传媒已经将我们完全包围。孩子也经常在媒体或流行文化(如电子游戏和电影)中接触到遗传、繁殖或生殖等概念。

  一方面是无限丰富的信息源(刺激),另一方面是遮遮掩掩的父母,二者间的巨大反差更是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适当地为孩子们讲解一些有关生命、遗传和生殖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孩子能明白那些遗传和生殖的知识吗?

  别担心,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们已经给出了答案:大部分5 岁左右的儿童能够知道动物和人类的子代来自同种亲代,能够判断孩子与父母在生理而不是心理特征方面相似,并且理解这种相似是由出生造成的。

  一些研究也证实,对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进行指导,以丰富他们的生命遗传和繁殖的概念,是完全可能的,而且非常有效。这不仅能够促进学前儿童科学生物概念的发展,而且还会为他们日后的生物学学习打下重要基础。

  如果他问:“我从哪里来?”

  可以这样回答:爸爸身体里有许多小鱼鱼,这些小鱼鱼叫做“精子”,妈妈身体里有个小泡泡,叫做“卵子”。当这些小鱼鱼遇到小泡泡时,都争先恐后地冲向小泡泡。那个身体最强壮、反应最灵敏、跑得最快的小鱼鱼冲到了小泡泡的跟前,一下子钻进了小泡泡的身体里。现在,小泡泡和小鱼鱼共同组成了一个新的细胞,叫“合子”(受精卵),这个新的细胞只有铅笔尖那么大。于是,妈妈怀孕了。慢慢地,这个细胞越长越大,长成了一个小宝宝。所以,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因为在成千上万的小鱼鱼中,只有跑得最快的冠军小鱼鱼才能和小泡泡结合在一起,长成爸爸妈妈的宝贝!

  小宝宝住在妈妈的肚子里,依靠脐带来从妈妈体内汲取营养。他/ 她长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大。200 多天过去了,小宝宝已经从妈妈肚子里吸取了足够的营养,长得也足够大了,他/ 她可是从铅笔尖儿那么点儿长起来的呀!妈妈的肚子再也住不下了。小宝宝现在很想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看看亲爱的爸爸妈妈,看看外面的世界,再换一间大屋子,于是,他/ 她开始使劲儿了……哎呀呀,妈妈的肚子开始痛了。爸爸赶紧把妈妈送到医院,在那儿,会有医生和护士帮助妈妈。妈妈使出全身力气,宝宝也使劲儿往外钻,终于,随着一声嘹亮的啼哭,宝宝出生了!

  小宝宝一出生,就会从妈妈的乳房里吮吸乳汁,所以医生剪掉了没用的脐带。在医院住了几天后,小宝宝回到了自己的家。

  如果他问:“为什么我和爸爸妈妈长得像?”

  家里的亲戚都来看望妈妈和小宝宝,所有人都很喜欢这个小宝宝。有的说宝宝鼻子长得像爸爸,有的说眼睛长得像妈妈,这到底怎么回事呢?小宝宝真不明白,“我可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呀!”

  可以这样回答:还记得小鱼鱼和小泡泡吗?他们俩不是后来变成一个细胞了吗,这个细胞最后不是长成小宝宝了吗?这个细胞一半来自爸爸,另一半来自妈妈。所以小宝宝长的一部分像爸爸,另一部分会像妈妈。

  如果他问:“为什么我是男孩,而贝贝是女孩呢?”

  可以这样回答:妈妈身体里的小泡泡只有一种,而爸爸身体里的许许多多的小鱼鱼却有两种:一种是女孩小鱼鱼,另一种是男孩小鱼鱼。如果女孩小鱼鱼钻进了小泡泡里,这个宝宝将来就是女孩;如果男孩小鱼鱼钻进了小泡泡里,这个宝宝将来就是男孩了。

  你是爸爸身体里的男孩小鱼鱼和妈妈身体里的小泡泡长成的,就是小男孩;而贝贝是她爸爸身体里的女孩小鱼鱼和她妈妈身体里的小泡泡一起长成的,她就成了一个女孩。

  成长的信号:

  孩子们的提问,不仅仅是好奇心的体现,更是他们不断成长的信号。给孩子讲述遗传和繁殖的概念时应强调以下几点:

  遗传是通过代代相传发生的;

  父母的先天生物特征是可遗传的,而后天生物特征(如受外伤等)是不可遗传的;

  不仅仅是母亲,父亲对下一代生物特征的传递也有贡献。

  当孩子理解了以上几点,即意味着他们在遗传概念的理解上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另外,我们在回答孩子的提问时,应避免使用“路边捡回来的”等话语来敷衍孩子。因为成人一旦作出一个错误解释,就不得不用更多的错误解释去应对孩子。而这样的误导会对儿童理解科学概念产生不利影响。

  Tips 注意倾听弦外之音

  有时候,孩子提出这类问题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温和地问一声:“你怎么会这么问呢?”或许,我们会听到许多意料之外的声音——

  “毛毛说他妈不是亲妈,我是不是也不是你亲生的?”

  “爷爷说我是从垃圾里拣来的孩子,要是不听话,就把我送回去。”

  这些声音表达出孩子的不安全感。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支持和信心,而不是想听父母讲解遗传和生殖知识。在作出回应前,我们最好先了解一下他们的心理需要。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