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健康:抓住最可能怀孕的时期

母婴健康 adminlele 3年前 (2022-04-18) 295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摘要:抓住最可能怀孕的时期
  1.
什么时候是易孕期?
  准确答案是以一个普遍的28天周期为“基准”推算的。
  既排卵通常都发生在从下次月经来临的第一天算起,“倒数”……
  1.
什么时候是易孕期?


  准确答案是以一个普遍的28天周期为“基准”推算的。

  既排卵通常都发生在从下次月经来临的第一天算起,“倒数”第14天。


  为什么要倒数呢?那是因为正常周期的“黄体期”均是固定的,为14天。


  易孕期也可从来月经的第一天算起,为“正数”的第11天到第16天这个期间。


  最容易受孕的日期应是第13-15天。


  如果有生育能力而又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那么在易孕期就极有可能受孕。


  2.哪一天是确切的月经周期的第一天?

  生理周期的第一天是指正常月经出血的第一天。

  如果在此之前有少量点状出血可以忽略不计。


  很多妇女以为月经流血结束的那天是自己生理周期的第一天,这是错误的,并会导致对易孕期的推算错误。

  3.如果生理周期是32天,那么如何推算易孕期?

  只要你的生理周期是固定的,那么易孕期的周期也相对是固定的。


  如果你的月经周期比28天长,那么按推算公式,就是每长一天加一;


  如果你的月经周期比28天短,就相应减去短的天数。


  举例:假如生理周期是32天,那么易孕期就应该是从第15(11+4)天到第20(16+4)天,排卵可能发生在第18(14+4)天。

  4.生理周期在26至30天之间,该如何推算易孕期?

  此时你需要推算两个易孕期。

  一个基于最短周期,另一个基于最长周期,然后把它们结合起来。


  比如26天为一个周期的,第9天至第14天是易孕期;


  30天为一个周期的,第13天至第18天是易孕期。


  所以对你来说,易孕期从周期第九天到第18天是易孕期,排卵就可能发生在第12-16天。

  5.如果生理周期非常不准,该如何推算易孕期?

  如果月经周期非常紊乱而无法预测的话,那你可能没有排卵。

  这种情况你必需先去医院检查无排卵的原因。

  6.在易孕期的性生活频率应该如何?

  理想的频率应该是隔天一次,或者是每周三次。

  但需注意每天都做爱是不会提高受孕机率的,除了使男性精液量减少外,还会让人疲惫。


  需要说明的是:最易受孕的日期是第13天至第15天(28天月经周期),这几天内至少要有1-2次性生活。

  7.为什么测了体温(BBT)在排卵时有同房,但还是失败?

  基础体温是非常著名的助孕工具,但同时也是非常容易误导人的。


  通常在排卵后的两天里,基础体温都会有些升高,并且可以监测到。


  但是体温升高的那天同时也是易孕期结束的日子。


  换句话说,体温升高意味着你的易孕期结束了。


  基础体温能帮助我们判断某天是否有排卵,但只有在真正的排卵后才能看到结果。

  8.排卵试纸的检验原理是什么?它有可能带来什么样的误导?

  排卵试纸的检验原理是检测一种叫做 LH 的激素含量。

  这种激素平常在体内的含量很低。但在排卵之前它的含量会大幅度的提升,这种现象医学上叫做“LH峰值”。


  排卵试纸就是检测这个峰值的,有出现既意味着有排卵。


  而且有峰值时,说明排卵即将在12-36小时内发生。


  但是如果你一味的等候这个峰值的出现,那么你有可能错过将近一半的易孕期。


  这是因为在峰值出现的前几天就已经处于易孕期了。

  9.如果这些办法我不会记算,能怀孕吗?

  如果你在非月经期每隔2-3天有一次性生活的话,你已经非常接近可能怀孕的最高概率了。

  但你要是一周只有一次甚至更少的性生活,或者双方太忙或者太累、或者不在一起,就有可能错过易孕期。

  10.还应注意什么来增加怀孕的机会?

  老公应该避免生殖器官高温

  减少甚至避免使用按摩浴缸,桑拿室,蒸气浴,避免剧烈运动和骑自行车(既避免生殖器区过热)。


  准妈妈们还应多留意自己的生理变化


  当易孕期开始时,蛋清状白带的分泌也会增多,同时也会有更多的性冲动。


  这些征兆都不应该被忽视,哪怕是出现在“不应该”出现的时候。


  女性在性生活中达到性高潮,会使子宫产生负压,帮助把精子“吸入”子宫,这样就提高了受孕的机率。


  所以有时既使有性交,但无性高潮,也会使精子难以上行。


  性生活后仰躺10到15分钟也可以提高受孕机会。


  同时注意避免接触化学品如汽油石油润滑剂等等。


  如果发现有阴道疾病时应需要即时就医,因为疾病可能会影响受孕。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