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男生女:胎儿男女家庭预测法集合

母婴健康 adminlele 3年前 (2022-04-18) 384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摘要:胎儿男女家庭预测法集合

  自从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后,那些热心的朋友和同事都会为我预测宝宝的性别,理由则林林总总的、五花八门。老公让我总结如下:
  1、胎动法
……





  自从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后,那些热心的朋友和同事都会为我预测宝宝的性别,理由则林林总总的、五花八门。老公让我总结如下:


  1、胎动法


  大面积胎动的一般是女孩,那时宝宝在翻身;一会这边鼓起一个小包包、一会那边鼓起一个小包包的一般是男孩,那是宝宝的小手或小脚在动。 >>>亲身经验预测胎儿性别!


  2、肚形观测法


  肚子带尖的,是女孩;肚子不带尖的是男孩。


  3、孕妇体型观测法


  孕妇只是肚子鼓起的一般是男孩;孕妇连腰部都被胎儿充满的一般是女孩。


  4、孕妇体能法


  孕妇体能较好比较勤快的一般是男孩;孕妇体能较差比较懒的一般是女孩。


  5、孕妇饮食口味变化法


  孕妇饮食口味和孕前比变化不大的一般是男孩;变化大的一般是女孩。


  6、b超结果判断法


  胎盘前壁的一般是男孩;胎盘在后壁的一般是女孩。(其实和方法1同理)


  7、受孕时间法


  在排卵前两三天AA的一般是女孩;在排卵当天AA受孕的一般是男孩。


  8、清宫秘方法


  这个有表格,只要把孕妇年龄和受孕时间和表格相对,即可得到结果。 >>>猜孩子性别N种民间方法


  9、孕妇活力法


  火力旺的一般都是男孩,火力差的一半都是女孩。


  还有好多方法,不过这些都是给孕期增加乐趣的,不能当真的。我就是充分体验着这种乐趣,要把宝宝性别的神秘感保留到最后一天,耐心等待宝宝给爸爸妈妈的第一个惊喜。


  延伸阅读:孕妇判定胎儿性别的方法


  是男孩还是女孩


  绝大部分的父母虽然口口声声说胎儿健康最重要,是男是女无所谓,但是,从口气中仍可感受出他们对胎儿性别的偏爱与无奈。这种情形在先生是独子,或前面已经生过几个女儿的孕妇表情中更为明显。 因此,妇产科医师随时要准备回答孕妇提出的这个问题:“我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


 民间的传统方法


  利用传统的方法来预测胎儿性别是中国人的拿手绝活,也流传得很广,可惜都经不起科学的检验。这些方法预测男女成功的几率大约是五成,这与你闭着眼睛乱猜的结果是一样的。这些民间方法有:


  1.从孕妇的肚型来判断:孕妇的肚型尖凸,会生男孩;肚型浑圆,则生女孩。其实,孕妇的肚型与胎儿的性别没有关系。


  2.观察孕妇容貌与皮肤的变化:如果孕妇的容貌变得漂亮,皮肤变得光滑,可能生女孩;反之,容貌变丑、皮肤变得粗糙,甚至脸上长满青春痘,则可能生男孩。 这种说法很多人相信,但事实证明可信度不高。


  3.孕妇的口味改变:有人认为孕妇口味如果与前胎不同,则胎儿的性别也会改变。其实孕妇喜欢吃酸吃甜与胎儿的性别是无关的。


  4.胎心的快慢强弱:一般认为胎心较强较慢的话,胎儿是男孩的可能性较大;反之则是女孩。这种猜测胎儿性别的方法,出错的几率也很高。 >>>专家谈 生男生女别瞎猜


  医学方法


  目前,妇产科医师可用来判定胎儿性别的方法中,实用而比较可靠的有:


  1.超声波扫描:超声波是一种声波,到目前为止的报告显示,它对胎儿没有不良影响,因此在妇产科界使用非常普遍。


  利用超声波诊断胎儿性别时,男婴的准确度可达95%以上,女婴的可靠度则只有85%左右。


  2.羊膜穿刺术:羊膜穿刺术主要是为了诊断胎儿是否有染色体方面或神经管的缺陷,通常在怀孕16~20周实施。由于可以得知胎儿的染色体,因此也可知道胎儿的性别。准确度可达99%,但是有1%的流产几率。所以,医界不赞成只为了测知胎儿性别就做羊膜穿刺术:


  ·羊膜穿刺术或抽脐带血


  3.绒毛采检术:又称“绒毛取样术”,通常在怀孕8~10周时做。主要目的和羊膜穿刺术一样,是为了诊断胎儿的染色体是否正常,但也有人用来诊断胎儿的性别。准确率可达98%。


  ·绒毛采检术


  利用绒毛采检术虽然在怀孕10周左右即能判断胎儿的性别,但它可能造成流产(3%~5%),还可能伤害胎儿,造成其手脚的残缺。因此,最好不要单为了测知胎儿性别而接受这种检验。


  4.生理盐水冲洗子宫:这是近年来同类方法中比较实用的,通常在怀孕9周时施行。到目前为止,证实安全性相当高,可靠性达98%。但这种检查只能测知男女,无法知道胎儿的染色体是否正,且在检查前一周内不可有性行为才能减少误差。
>>>怀孕16天可知胎儿的性别


  5.验血:可利用基因工程的技术,采取母体的血液,来判断胎儿的性别。虽然对胎儿没有任何危险,而且一些检验单位声称可靠性达95%,但根据笔者所得到的临床资料与证据显示,错误的比例相当高。因此,并不是一个可靠实用的方法。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