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展望2007 孕婴潮流抢先报 不知不觉中,2007已踏着欢快的脚步来到了。2006年孕婴童市场上的每一处细微变化仍然在我们脑海中徘徊,似乎在预示着什么,……
不知不觉中,2007已踏着欢快的脚步来到了。2006年孕婴童市场上的每一处细微变化仍然在我们脑海中徘徊,似乎在预示着什么,却又略带模糊。当您和您的企业还在为此犹豫不决时,机遇已然不期而至,北京宝宝将与您一起,感觉市场脉动,把握产业潮流,揭开2007年的面纱。
金猪宝宝大潮
2007,“猪”的形象得到颠覆性刷新,成为最受国人喜爱的动物。从网络上脍炙人口的猪之歌到荧屏热播的灿烂猪八戒,到处都洋溢着对猪的重新定义。“猪”,宛然成了可爱、真诚与随性的代名词。生一个活泼可爱的猪宝宝,成为很多年轻妈妈的心愿!再加上江湖传言,2007是“金猪年”,这一年里出生的“金猪宝宝”,将一生福星高照,富贵平安。制造一个 “金猪宝宝”,俨然成了很多未婚、新婚、久婚的众多人民群众的一致愿望。
专家估计,2007年仅我国内地就有超过2200多万“金猪宝宝”降生,声势只有六年前的千禧宝宝能够与之媲美。2007,金猪宝宝,澎湃汹涌,势不可挡。
“金猪” —-“挥金如土的猪”?
孕育一个孩子要多少钱?以权威专家的估计,孕育一个孩子的总经济成本已平均高达2.2-2.3万元,最低的3800元,最高的近16万元。孩子从生下来到满一周岁又要花多少钱?孩子刚出生时,每月的奶粉一般需要两罐,4个月后基本需要4罐,按每罐150 元计,一年便花费六七千元;尿片按每天五块计,一年需花3000多元,孩子的奶瓶需要6个左右,按每个40元计,再加上奶嘴花费,约500元;此外, 加上小勺小碗、图书画片、童车、家具、童装、玩具等,一年花费超过两万元,当然这些被消费的品牌还只能算中档而已。有社科院著名学者测算,把一个宝宝抚养大,城市家庭至少需要49万元。
凑在生育高峰生孩子,孕妇孕检难、产妇入院难、月嫂价格贵都是必然的,因为社会资源毕竟有限。以后同龄的孩子太多,入托、上学、就业压力都大,家长也少不了要多花些钱。呵呵。把金猪宝宝扎堆的因素考虑在内,养大一个金猪宝宝恐怕不止花费50万元。如果真如有媒体宣称的那样,“‘金猪宝宝’未来将面临失学、失业、打光棍的威胁”,那么可爱的家长们,恐怕要做好为金猪宝宝“挥金如土”的准备啦。
“金猪”—-商家捧“金猪”
2007年,预计有2200万名金猪宝宝降生,以此估算,2007年仅孕育金猪宝宝的花费就将至少达到800多亿元。尼尔森预测,2007年,预计中国母婴产品能达到7500亿的规模,光奶嘴、奶瓶就高达350亿左右。2007,0–3岁婴儿早期健康和智力开发的市场容量都有20亿元以上。看来,“金猪年”的确是让商家捧“金猪”。
据权威部门透露,中国大陆的孕婴童市场每年将有超过8000亿元的份额。随着我国人均GDP不断增长,中国现代家庭对抚育子女的重视和对其智力的需求,将呈现27%地增长速度,使孕婴童市场在现阶段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孕婴童产业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孕婴童经济呼之欲出。(另有测算,目前中国每年婴童行业市场有5000亿元的交易额,约合600亿美元,行业成长率在50%以上)
市场细分,孕婴童产品极大丰富
从整个孕婴童业看,以0~12岁婴幼儿为目标顾客群体,从怀孕到生育、养育、教育三个层面所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之行业,其产品范围分为6大类(孕婴童食品、穿戴用品、养护用品、寝居用品、出行用品、玩教用品等)56个系列365个种类,服务包括月子护理、早教、婴童理发、摄影等。
随便走入一家孕婴童商店,你会被琳琅满目的各种孕婴童用品搞得眼花缭乱,许多婴幼儿食品、服饰、寝卧、洗护用品比成人还要复杂得多,单是给婴儿洁身用的产品就有婴儿湿巾、纸尿裤、尿裤、湿纸巾、三角巾、口水巾等十几种产品。奶瓶就分成保温、防滑、易握等10余种。还有婴儿防晒乳液、防滑婴儿袜子等。有的产品你根本就想不到会有,感觉没必要买,但是仔细想想还用得着,还得给宝宝买。针对明年”婴儿潮” 商家正加紧研制新品,增加产量。就连阴历是什么都没搞明白的国外企业,也感受到金猪宝宝的滚滚热潮。由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正在大幅下降,市场缩小使得国外商家对中国金猪年的孕婴童消费市场充满期待。根据观察,目前在市面上的孕婴童用品中,国外品牌已占据了很大比例。还有不少国外孕婴童品牌正在积极进入国内市场。国外孕婴童产业有更成熟的操作经验,产品门类也非常丰富。有的产品还用高科技来解决父母们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比如三维测脚仪,他们希望用这种更为专业的服务来吸引中国新一代爸爸妈妈。
科学优生
来自2006年12月2日召开的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的消息,我国优生工作已从以往优生咨询、优生宣传教育、普及优生知识阶段,进入到优生科学的阶段,从临床产前诊断,进入到分子基因诊断阶段,并从大城市,扩展到社区及基层优生,以及重点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的优生。为有效控制某些先天性残疾儿的出生,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孕妇叶酸干预防止缺陷儿出生”等。通过婚前检查和产前诊断,可以在孕早期、孕中期进行早期遗传病诊断,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预防遗传病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一种现象是许多准父母将科学优生用过了头,他们不仅坚持“科学”孕育(选定孩子的属相、选定怀孕的月份、提前封山育林、精选好日子好时辰出生),而且坚决严格“优生”,由于中国传统“重男轻女”的观念作祟,很多“金猪宝宝”的准父母们依旧企盼着要一只“小男猪”,为此一方面严格按秘方“造人”、另一方面又不惜作各种违法检测。
北京市卫生局称:我国的新生儿性别比例已严重失衡,14年后将有超过3000万的男青年无妻可娶。如果眼下想生“金猪宝宝”的准父母们对于宝宝的性别很介意的话,那么或许将来我们的国家真需要“进口新娘”来援助了。
421家庭全面接管未来
28年前的计划生育国策决定了“421”家庭将取代现有家庭模式。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四世同堂式的家庭“金字塔”迅速演变成“倒金字塔”的家庭结构,“421家庭”将成中国社会新的家庭主流。伴随着“新家庭”的出现,整个中国传统家庭关系将被颠覆。 一方面,跃然呈现出所谓现代化生活的全新局面,另一方面则意味着:中国家庭正处于社会新游戏规则的关键时刻。 >>>421家庭,怎样教育孩子
新家庭里,孩子仍然是家里的重心,但在孩子的养育问题上,出生于70末、80初的独生子女一代显然更容易接受新兴的育儿理念,也更舍得大把花钱。他们重视品牌,喜欢流行,对自己和宝宝敢于投资。孩子是未来,但在父母眼里,自己也还是孩子,421家庭中的“4”在分担这个家庭的压力。但老人是依赖也是这种家庭结构中最大的不稳定因子。如果再过10年,谁来给老人养老就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在育儿观念上也是冲突不断。在大部分独生子女看来,父母帮自己带孩子,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他们同时担心父母用老一辈的育人方式带小孩会影响孩子的成长。隔代教养的冲突困惑着421家庭。
分层的早期教育
“教育从 0岁开始”,近年来,孩子的教育越来越提前,原本0-3岁婴儿的教育“空白期”开始被各式各样的早教所填补。0-3岁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时期,身体素质、智力发展、个性品质都自此“打桩”,但恰好这个最关键的发育“敏感期”,正是年轻父母最缺乏经验的时候,因此,早教以其在发展宝宝成长中的关键性作用,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普偏重视。
目前北京提供早教的机构有几百家,提供的服务涉及早教的方方面面。蒙特梭利、右脑开发、“ PAT”(家长作为启蒙老师)计划……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教理念让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大掏腰包。高端双语的早教机构收费150元/课时以上,一年中孩子早教费用至少1.5万元,主要供高收入家庭消费(当然,更高收入的家庭直接把宝宝送到国外接受教育)。多数专业早教机构100元/课时以下。消费对象是中等偏高收入家庭。此外,也有早教机构1节课收费40、50元的。算起来,一个宝宝的每月早教费用将近600元,一年就是6000多元,这与大学一年5000-8000元的学费相比,基本上并驾齐驱了。而早教并不属于义务教育,所有费用由家长自行买单。
社会分层决定着教育分层,社会领域的贫富差距问题正复制到早期教育中。这是一个沉重得让人窒息的话题。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造就了一个分裂的社会,这种分裂的感觉深深地嵌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和每个人心中,早教机构的大门也挡不住这种总体性的社会感觉。
和谐教育
教育,教育,教育,有关教育的话题,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牵动爸爸妈妈的心。激烈的竞争已经从大学、义务教育蔓延到0-3岁早期教育,甚至胎教。“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使得教育起点的竞争早早注定了结局。人们呼唤教育公平,期盼着和谐教育的到来。
和谐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谐的教育应当为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的流动拓宽渠道,使教育在和谐中求得发展,在发展中创造和谐。早教至今没有纳入国家义务教育,只限于中等收入以上群体独享,广大中低收入家庭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婴幼儿的早教机会,是当前促进早教和谐的重要任务。好在早教进入中国只有短短数年时间,即便是最能接受早教理念的高收入阶层也存在着诸多误区,比如重智力轻素质、重智能轻体能等。如果家长能够言传身教,以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生活方式、语言行动等影响着宝宝,做宝宝的好榜样,那么即便在初期的早教方面有所欠缺,您的宝宝也有可能在以后的教育中迎头赶上,毕竟这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
“狗年双春结婚年,金猪宝宝最有福!”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民间流传的“讨彩头”的说法,已引起了连锁反应 ——— 医院产科门诊数量激增、“月嫂”供不应求……
“大肚子”候诊排长龙
“元旦前一天轮到我出诊,一个上午不敢喝一口水,怕没时间上厕所。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刘晓梅告诉记者,去年9月份以来,来检查的孕妇陡然增多。“往年本院接生新生儿在6500至7500名左右,预计今年9000多名。
在南京鼓楼医院产科,手持“围产期保健卡”的孕妇排起长长的队伍。医院外宣办副主任刘宁春介绍说:“一二月份将有300个新生儿在鼓楼医院诞生。”刘宁春说,鼓楼医院2005年接生婴儿2300个,2006年2800个,预计2007年将迎来3600个新生婴儿。
面对突如其来的“婴儿潮”,南京各家医院实施大扩容。市妇幼保健院产科病区扩容工程春节前可完工。
在杭州市各大医院,“大肚子”们也排成了长龙。
“人太多了,做一次孕检起码要折腾一天。”怀孕4个月的杭州准妈妈杨悦说,每次去孕检,夫妻俩早上7点就要排队挂号,至少上午十点半才能轮上。
等做完B超、血液检查等项目,拿齐所有的化验报告,已快傍晚了。
浙江省妇保院的一位医生说,婚孕高峰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了,这种热潮仍在继续,院里200多张床位及一些单人间没有闲过。“有的孕妇为了生个‘金猪宝宝’,甚至求医生配缓胎药。”
上海国际妇婴保健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等医院也是一床难求。为此,沪上医院已启动应急措施,如:科室间病房调剂,增加房间人数,临时在走廊上加床。
月嫂工资涨、涨、涨
生育高峰提前到来拉动了宁波的月嫂行情。海曙乐乐园家政公司50名本地月嫂已被预订一空。目前好的月嫂月工资在3200元左右,而据公司负责人洪女士分析,市场行情将上涨10%。
“我姐姐马上要生了,家人正急着找月嫂。”王小姐告诉记者,本来打算从老家请个月嫂过来,托了很多人也没找到,只能在南京本地找。
记者在南京阿嫂母婴护理中心了解到,去年下半年以来,该护理中心生意陡然火起来,每天接到10多个预约“月子保姆”的电话,订单已经排到今年5月。
业内人士介绍说,目前南京经过培训的月嫂仅有1000人,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几年中月嫂市场价一路走高,从2000年的每月六七百元上涨到1500元至2000元,星级以上的月嫂涨到了3000元出头。
随着市场紧俏,杭城月嫂的月薪也水涨船高。
“高级工月薪2700元、中级工月薪2400元,眼下就这么两个级别的月子保姆了。”元旦前,市民李明打电话到杭州月嫂服务公司,工作人员回答,公司所有的月嫂都经过培训,薪水不低于2000元。面对这个价格,不少市民有点诧异。
从目前杭州几家家政公司报价来看,今年月嫂的薪水明显上浮了。据杭州市家政协会介绍,在家政工种中,月嫂的岗位要求较高,“要精通照顾小孩和孕妇,这需要经验和技能”。而月嫂中的高级工是指有4年以上工作经验,中级工是指有2年左右工作经验。
杭州天使家政公司董事长蔡军告诉记者,几年前,一个经验丰富的月嫂月薪也就800元至1000元之间,一般不会超过1500元。
孕、婴产品卖啥火啥
巨大的孕产市场不但“吊”起婚庆公司、珠宝银楼、酒楼饭店、母婴用品等相关行业的“胃口”,也让许多配套行业如旅游、医院、银行、保险,甚至跨国公司,也趋之若骛。
记者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部看到,一幅大型孕妇广告牌煞是醒目。这家医院办的“今生宝贝”妇婴用品专卖店,从去年9月份起生意就特别火。店经理杨敏说,孕妇防辐射衣服卖“疯”了,“平均一个月要卖出100多件呢!”
在南京万达购物广场,“君心”孕妇服饰专卖店的售货员韩女士说,近期的月销售额翻番,达到10万元左右,而此前5万元还不到。
长三角一些医院开办的“金猪宝宝”俱乐部也让人眼花缭乱:母婴俱乐部、产后康复中心、好宝宝俱乐部……记者在某医院了解到,该院开设的好宝宝俱乐部培育0至1岁的宝宝,收费分8000元、5000元、3000元三档。8000元的多了3项服务内容:每天提供专家咨询热线,每周一次早期培训,5个月之后每月一次亲子游戏活动。该院称,报名者大多选择8000元的套餐。
连那些未必了解“阴历”含义的跨国巨头们,也极力捕捉具有“中国特色”的生肖商机。上海惠氏营养品有限公司公关总监席庆面对火爆的母婴营养品行情踌躇满志。美国金佰利旗下的婴儿纸尿裤巨头“好奇”为了迎接“金猪年”,“短平快”地推出超薄柔软透气纸尿裤。
让人担忧的是,孕、婴产品市场良莠不齐。记者在网上看到一则防辐射产品广告写着:由多元含银纤维利用纳米技术制造而成的“添香”纳米防辐射服装,称经某检测中心测试屏蔽率为99.9%%。但据专家说,这些检测数据并不能作为消费者选择的依据。记者还比对了30多个厂家防辐射产品的介绍,承诺效果和所含成分基本相同,价格却从400多元至3000元左右悬殊巨大。
“扎堆”宝宝难题多
上海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吴泗宗教授认为,金猪宝宝“扎堆”除了将面临婚礼难办,婴儿难生,月嫂难请等问题外,孩子出生以后,又将遇到入托难、入学难、就业难、结婚难等难题。社会资源分配应力求自然均衡,如果选择扎堆婚育,会导致资源时而过度紧缺、时而闲置浪费,不利于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记者从南京市计生部门了解到,2000年出生的“千禧宝宝”去年9月份入学,因为这批孩子太多,南京许多小学不得不扩班,优质教育资源被大大稀释。广州也出现了7万名“千禧宝宝”上学难的问题。这样的覆辙不应该重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