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不育:高龄怀孕警惕胎停育

母婴健康 adminlele 3年前 (2022-04-18) 447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摘要:高龄怀孕警惕胎停育

  28岁结婚,30岁买车,32岁生孩子。”多年前,省会吴女士就为自己设计了这样的生活蓝图。经过不懈努力和追求,前两项她都达到了目的,可……

  28岁结婚,30岁买车,32岁生孩子。”多年前,省会吴女士就为自己设计了这样的生活蓝图。经过不懈努力和追求,前两项她都达到了目的,可第三个计划却落空了。近日,怀孕3个月的她检查后被医生告之“胎停育”了,这也让她懊恼不已。

  同吴女士的遭遇一样,近年来,高龄产妇发生生育意外的病例逐渐增多起来。对此,有关专家指出,与适龄生育相比,年过30的产妇要承担更多的风险。

  都市白领更易“受伤”

  “从门诊上看,每天都会发现胎停育的病例,主要集中在年过30的都市白领中。”石家庄市第四医院体检中心主任李亚萍说,虽然他们没有精确地统计过这个数字,但是粗略估计,这个比例不会低于7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女性相信科技可以让她们把生孩子的时间一拖再拖。随着女性年龄越大,与外界接触时间越长,受到的干扰就越多,导致胚胎停育的因素也就增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免疫力肯定也不如年轻时候。

  女性在37.5岁时的生殖能力与25岁相比,下降了50%。与适龄生育相比,高龄产妇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如容易发生胎停育、生下畸形儿、大出血和难产、来自于妊娠的各种并发症等。

  “不管科学技术如何发展,也改变不了女性最佳怀孕时间25岁到30岁的事实。”李亚萍肯定地说,都市女性普遍晚育,或许还不能算做胎停育的一个必然原因,但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胎停育原因很多很复杂

  据了解,受精卵就像一颗种子,要经历一系列复杂而奇妙的过程,才会最终成长为一个健康的宝贝。如果胚胎发育到一个阶段发生了死亡而停止继续发育即为胎停育。

  “导致胎停育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每个孕妇胎停育的具体原因是不一样的。”石家庄市第四医院体检中心吴晓茜医生介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胚胎自身的问题。如染色体异常,或者在胚胎发育早期,某些重要的结构器官没有正常发育形成,这种情况就是属于自然的淘汰。

  母体免疫系统异常。胚胎及胎儿与母体间存在复杂而特殊的免疫学关系,这种关系使胚胎及胎儿不被排斥。若母儿双方免疫不适应,则可引起母体对胎儿的排斥而阻止胚胎的发育。

  孕妇全身性疾病。如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病毒性肝炎、重度贫血、慢性肾炎或者孕妇有营养不良,特别是维生素缺乏,以及汞、铅、酒精中毒等;孕妇感染了病毒,如风疹、巨细胞病毒或者患有流感、伤寒、肺炎等急性传染病;生殖器官疾病,如子宫畸形、子宫内膜贫瘠、子宫肌瘤或宫腔粘连。

  生殖内分泌因素。胚胎早期发育的时候,需要三个重要的激素水平,即雌激素、孕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如果母体自身的内源性激素不够,就会造成胚胎的停育。

  胎盘内分泌功能不足。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主要通过胎盘将母体的营养物质和氧输送给胎儿,如果胎盘发育不良或出现疾病,胎儿将得不到营养物质和氧而停止生长。

  外界不良因素。如外伤、过劳、精神刺激;服用了影响胚胎发育的药物;接触了有毒化学物质、劣质装修材料等;受到放射线或大量电磁辐射的照射。

  吴晓茜指出,一旦发生胎停育,应该积极查找病因,即使找不到任何原因,也不要丧失对未来的信心。经过医生的指导和治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多数人一定会拥有自己健康的宝贝。

  高龄产妇须格外小心

  正因为多种原因使得胎停育更容易在高龄产妇身上出现,吴晓茜特意提醒都市女性,如果年过30再怀孕应比一般孕妇更为谨慎,针对不同的情况制订个体化的预防措施。

  在准备怀孕期间,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都应该有计划地戒烟,或者尽量做到减少吸烟和饮酒的量。在有可能是怀孕的情况下不要擅自用药。

  如果在准备怀孕的过程中需要拍摄X光片,一定要过一段时间再怀孕。

  需要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的孕妇应该尽量减少在显示屏前的时间或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看电视最好距离两米以外。手机最好能够使用耳机,不用的时候尽量放在离身体比较远的地方。

  对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夫妇,应在怀孕前先进行医学诊断和孕前体检。

  如果居家、办公室刚刚装修过,最好通风3个月再搬进去,或者多在室内放置一些绿色植物,不要马上怀孕。

  准备怀孕3个月内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运动,少吃一些比较危险的或者可能有毒的食物,多吃绿色健康食品,保证饮食均衡,增强免疫力。

  吴晓茜指出,胎停育的主要症状有腹痛、阴道出血、孕早期妊娠反应如孕吐、乳房胀痛等突然消失,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准妈妈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确保胚胎发育正常。


所发布的保健和养生信息搜集整理于网络、书籍,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受众因参照该信息进行保健、养生或作其他用途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医学资源分享交流微信公众号:
喜欢 (0)
[]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退出移动版